网络的普及,让口碑营销甚嚣尘上,越来越重要。对任何一个商家,客户对其产品的口碑,直接影响了该商家的收益,严重一点说,可能决定了该商家的生死。
互联网,让口碑的传播无限加速,好的方面可以更加快速的流传,坏的方面更是瞬间千里。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要维护好自己的口碑,成也口碑,败也口碑。
我一直认为,口碑自古就存在,口碑营销也是古来有之。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三国时候的卧龙凤雏的案例。
读三国的时候,我有一个疑问,书中江湖盛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我就想问了:这个盛传是谁传出来的?为何当时上至王公诸侯、下至贩夫走卒居然都对这句话信以为真?
要知道,在三国初的时候,卧龙凤雏还都是在家躬耕陇亩,完全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和政治经验,就跟现在大学生一样,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工作经验。那么,谁能相信没有一丝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做一家大企业的CEO呢?
问题来了,在三国的时候,卧龙凤雏的口碑是怎么传出来的?人们为何居然会相信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真的可以“安天下”?
三国中,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一句话的流传,主要也是荆州的士大夫中流传。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并没有怎么听说过,是他的谋士徐庶像留给推荐的卧龙,并狠狠的夸奖了卧龙一把,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
徐庶本就是诸葛亮的好友,并且对于诸葛亮“自比於管仲、乐毅”也是深以为然。且不论徐庶处于什么情怀这么推崇诸葛亮,单因为徐庶本身的才能和名声,他为诸葛亮做背书,很自然的就把诸葛亮的口碑提到一定的高度。
实际上,司马徽、徐庶并不是真正的把诸葛亮、庞统成为“卧龙、凤雏”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大隐士庞德公。
庞德公是什么人呢?正史记载,庞德公,字尚长,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德公为人淡泊名利,但有大名声,在荆州的士林当中,地位崇高,影响巨大。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曾评论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称司马徽为“水镜”。由于庞德公的地位崇高,他的评论就如同权威机构认证一般,很容易就获得了公众们的认可。而后,他又托付水镜先生司马徽四处奔走,到处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于是卧龙凤雏的口碑就这么传播出去了。
那么,庞德公为啥要这么推崇诸葛亮和庞统呢?裴松之在给《三国志》的注释中记载: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做老婆,庞统本人干脆就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早期也可以说就是庞德公的学生。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啥庞德公要推崇诸葛亮和庞统了,甚至说庞德公主要推的也许是凤雏,而不是卧龙。
就这样,在庞德公的运作下,成就了三国时期最为成功的一场口碑营销。而诸葛亮、庞统以后的仕途也算是顺风顺水,一下子就成为了刘备军团的高层,受到刘备的重用。
相比而言,刘备更喜欢用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正史当中,刘备在蜀国成立前期的战事,均由庞统和法正出谋划策,直到进攻雒城的时候,庞统被流箭射死,意外身亡。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基本上没有参与太多的战事,至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那是刘备自己干的事,被罗贯中安在了诸葛亮身上。
我们再回到这场口碑营销当中。所谓口碑营销,我们现在看,是指在品牌建立过程中,通过客户间的相互交流,讲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出去。卧龙凤雏,他们要传播的是他们个人的品牌口碑,为他们后续的发展谋求更好的机会。
在他们的这场口碑营销中,采用了怎样的策略呢?
首先是传播的口碑口号要朗朗上口。”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且不说这外号定的如此雄壮霸气,但就是这么一句话,朗朗上口,听一遍就记得住,也可随口传得出来。
其次是品牌背书。卧龙凤雏,有大隐士庞德公的推崇,有水镜先生、徐庶的认可和推荐。有这些意见领袖传播、这些优秀品牌的推荐,卧龙凤雏想不火,也不是俺么容易的。
然后是传播的故事。”得一可安天下“的嘘头,虽然不算是完整的什么故事,但在当时的乱世,也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具备了很好的传播条件。
当然了,不管做怎样的口碑传播,有一个很核心的点,就是产品要品质过硬。在卧龙凤雏的案例当中,诸葛亮和庞统也确实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让口碑变臭。不过,诸葛亮的才能似乎与其名声有些差距,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所以,刘备在生前基本上没有带诸葛亮打什么仗,而刘备托孤死后,诸葛亮的战绩也不怎么样,倒是政治方面才能更加突出一些。
同样的方式,可以用到我们现在的口碑营销当中。现在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的维度比三国的时候复杂太多,做好一场口碑营销难度呈级数增加。现在,口碑传播更多的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营销手段,不管如何都要做好的口碑,哪怕只是慢慢的传播。
话又说回来,不管是什么时代,有明星品牌做背书支撑的传播,要比一无所有纯屌丝的传播,要容易的多。明星效应,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
文章修改记录
- 2015年11月23日,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