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复习的重要性,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今天我们接着对具体落地实操的办法进行推送,可谓是言出必行,也希望对你能够有行必果的功效。
在我的阅读训练营里,读完一本书最终会形成一个笔记表格,这是根据世界上最公认的提高专注力的舒尔特方格进行改造的,共有24格,再加上一些其他帮助你聚焦阅读初衷的元素。一开始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新奇,但没什么,说白了它的来源就在于此。
我们阅读的所有训练最终指向都是提高效率,在复习时,这张笔记可以派上大用场。我们只需对着笔记,稍微回顾一下知识的树状结构,相关信息就会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那么怎么用呢?在这之前,我想把更具体的操作步骤给你,顺带也说清楚为什么,如果你心急,就直接看第三部分,如果不那么急的话,从头看到尾吧,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知识的关联
难度再大的物理学论文对于一个物理专业的博士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他只要用很短的时间通读一遍,就能记住大部分细节。
但在门外汉看来,密密麻麻的公式跟天书无异。如果从未接触过某一领域,突然拿起一篇专业文章阅读,必然会困难重复。
我们充其量可以复述出大致的主题,至于专业词汇、整体脉络和其中的细节,事后肯定一点儿印象也没有。这就说明,一个人对一篇文章的记忆程度关键取决于他对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储备。
而且,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的学习时间以前,知识储备量的上升曲线的走势非常平缓,这就是俗话说的“万事开头难”。
每当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必须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取大量的基础知识,逐渐了解其总体架构。
当到达一定的阶段之后,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多,我们掌握新知识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那些难度大的内容也变得简单了。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滚得越大就越轻松。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激活已有的知识网络,借助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理解和记忆,否则一味学习新知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复述的作用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刚才读到的内容,这种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能使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短期记忆转化为更加牢固的中长期记忆。
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两组实验对象拿到同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第一组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第二组则必须在10分钟之内读完,然后用剩下的10分钟进行复述。
20分钟过后,两组同时完成同一套阅读理解测试题。虽然第二组的阅读时间少了一半,无法细嚼慢咽,但他们的测试成绩却明显高于第一组。
由此看来,实际阅读时间的长短与理解程度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就算阅读任务十分紧迫,我们也最好抽出一小部分时间,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文章的要点。
当然,这同样需要通过练习,把复述变成自己的习惯,或者说潜意识操作的能力。到了这个水平,我们无须再专门停下来思考,因为大脑会在读入信息的同时自动完成复述的步骤,不仅更加省时省力,实际效果也会更好。
三、复习的方法
前面两点都是为了辅助这一点的,有了新旧知识的关联激活和主动的复述处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把这两者串联起来,获得极高的效率。
那么,要怎么做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如果不知道的看上一篇文章)干预——“记忆文件夹”复习法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有10个或12个隔层的文件夹,其中每两个隔层对应一个工作日。
给每个隔层贴好标签:“周一1”“周一2”“周二1”“周二2”,以此类推。如果你习惯在周六和周日休息,那就只需要10个隔层;如果你在周末这两天的时间里仍然愿意学习,那就添加两个隔层——“周末1”和“周末2”。
其次,我来讲解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假设今天是星期一,你阅读了一定量的书籍以后,把此书的宏观结构和关键词制作成了笔记表格。
1.第一次复习。
周一读了一本书,在第一天晚上入睡之前拿着笔记表格复述一次。
人的睡眠过程是十分奇妙的,尽管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了休息状态,但潜意识仍然能够继续保存我们在睡觉前接收的信息,自动加以处理,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2.第二次复习。
周一阅读的书籍,最佳时间是一天以后,因此在完成了第一次复习以后,我们就要把该部分内容的视觉卡片及其他笔记放到“记忆文件夹”的“周二1”这个隔层里。
以此类推,复述完周二制作的笔记表格以后,就要把它们放进“周三1”这个隔层里。
星期三,你又坐到了书桌前。在开始这一天的学习之前,请你先抽出“周三1”这一隔层的资料,完成第二次复习。
如果你已经大致掌握了自己的生理规律,知道自己在一天中的哪个时段学习效率最低,也可以利用这段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间来完成复习的步骤。这样一来,你就能保证自己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处于最佳状态。
3.第三次复习
应该是一周以后,也就是下个星期二。现在,大家知道每个工作日的第二个隔层有什么用处了吧?所有标记“1”的隔层都对应前一天的复习内容,另外的标记着“2”的隔层则对应着下一周的复习内容。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清楚地将两类复习内容区分开来,随时把握自己的复习进度。
在完成了第二次复习之后,就把相应的笔记挪到“周二2”的隔层里。一周以后,你就要在星期二拿出这些材料,完成第三次复习,这一天的复习任务当然还包括“周二1”这一隔层的新内容。
对于你在第一个星期一学习的内容而言,最重要的前三次复习步骤就完成了。
至于你是否需要进行第四次复习,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任何硬性要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行选择。
第四次复习的时间是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大可以把整整一周的学习内容整合到一起,然后在大约4周后来一次整体复习。这就需要另一个有4个隔层的文件夹了。
如果感兴趣,我们可以隔6个月再复习一次,即第五次复习。进行这一遍复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大致浏览一下现有的全部资料即可,这个工作实际所需的时间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长。
尤其当我们学会了利用笔记表格以后,无须重读文章,只需瞥一眼笔记的主题词以及整体结构,即可迅速激活记忆,调出相应的信息。
经过了这5次复习,你大可放心,所有学过的知识已经存储在你的长期记忆当中,抹都抹不掉了。到了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你的大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好了,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有更多关于学习的高效方法后面持续输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