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4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前阵子,在网上热议的996。
刚刚结束,我经历的789。
大家都在围绕着这些数字讨论什么呢?
工作时长?工作周期?工作强度?
这里的数字只能反映长度,你一周工作了72小时或者91小时,大家会感叹,很累,很拼,很辛苦。牺牲了八小时外的时间完成了工作和任务,或许在完成之后还会有些许成就感。
但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加班?
第二、我产出了什么?
第三、我收获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在工作和学习计划里,加班时间不能被默认计算进来。那应该是算作应急时间或者可以算作一个大块的不被打扰时间。只有在当每日清单里的某些任务因为主管或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完成时,加班才会被作为一种备用方案,或者用于在当天吃掉一些大青蛙的缓冲时间。从而让自己不会带着还有未完成事项的心情离开公司,导致八小时外的专注力受到影响。
在我因为这些原因而不得不加班的时候,我也会让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是因为自己在白天经常被他人打扰,还是因为自己白天专注力不够,导致一些任务没有按时完成。如果是这样,我就会在后续的计划里调整策略,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加班的时间段,也算是八小时内一个黄金不被打扰期。一些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被经常打断的任务,我都会放到加班时间去做。比如梳理某个方案、制订某个计划或者是学习什么。因为这些任务而产生的加班,对于我自己而言,要么就是有产出,要么就是有收获。
总之,我不希望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加班”是零收益的,更重要的是,“加班”要是快乐的,积极的,正能量的。
所以,看到网上热议不少公司跟风推行996工作制,我很不理解。加班,不应该是强制的,不应该是被迫的,更不应该形成某种加班机制。
我们不应该为了加班而加班,我认为没有意义。
没有产出也没有收获,就像你买的基金没涨也没跌,从投资角度来说,你今天就是“零收益”。
作者简介:13年测试 + 10年项目管理 + 10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