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不清楚学习《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是在高中还是初中时候了。这两篇文章隐约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被我下意识的忽略,或者说那些信息不是当时的我思考的重点,我当然是对故事中的两位主角更感兴趣一些。我只觉得蔺相如好厉害,廉颇好强,赵王好弱,但是有蔺相如和廉颇的赵国也应该很强大,完全没有意识到当时的东周,秦国已经威震四海已久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的有能之士一茬接着一茬,各国的将领也应是经历了层层选拔深得国君信重的大将军,然而在白起面前似乎只有输掉这一个结局。最关键的是秦国的领导班子十分和睦,没有文臣武将之间相互倾轧导致的人才流失事件。反观其余各诸侯国,明明地方也不是很大,在外也有秦国这个超级强国带来的威压,居然还有心思搞内斗,这样内政,怎能不会导致国家每况愈下呢?
当时的秦国已经强盛到什么程度,或者作为另外的诸侯国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忍气吞声,一个例子就可以体现。秦国伐魏,韩国派兵救援,败走,魏国希望缴纳八座城池向秦国求和,不应,继续伐魏,一直打到魏国都城,魏国只得割地求和。第二年,魏国想要和齐国再次合纵,秦国再次发兵魏国,斩首四万,拔四城。自公元前282年起,秦国每年都会打下其他诸侯国内的城池,到公元前273年,秦国的领土已经近乎有周朝疆域的三分之二。秦国的强势没有任何一国可以阻挡,他们也没有勇气重新合纵了,天下大局初定,为时晚矣。他们好似秦国圈下的牛羊,任其年年宰割,毫无反抗之力。
期待读到《资治通鉴》的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