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今天知道的龙虾不同,在100多年之前,龙虾并不是“虾中之龙”,人们称它为“海蟑螂”,是奴隶、下等人、犯人和战场上打仗的士兵的主食。龙虾能有今天的地位,还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龙虾现在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一桌高档饭菜,龙虾大多处在桌子的正当中。如果把它拟人化,它可能是个开着SUV,带着金链子,留着小平头的纹身大哥。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家伙可不便宜,而且它在食物界有点“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中”的意思。你翻开一本菜单,每个菜都是明码实价,唯独龙虾和几个海鲜类的硬菜后面标的是“时价”。如果今天晚上你们家餐桌上能摆一只龙虾,想必是吃得又心疼又开心。但是在100年前,除非你家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不然龙虾这种下等食品是绝对上不了台面的。
遥想当年,刚坐船抵达马萨诸塞州的白人移民生活十分清贫。没有饭吃的他们,每天从被海水冲上沙滩的龙虾群中走过……去刨观音土吃。虽说这观音土兑水之后口感像糯米,但是毕竟是土,人吃多了没法消化。这些拉不出屎的白人移民,仍然放不下身价,坚决不吃龙虾,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龙虾是奴隶和囚犯的食物。
时间再往前推400年,有个叫威廉姆的官员用龙虾狠狠地羞辱了新来的白人契约奴(17-18世纪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一种役使的白人劳动力。俗称“白奴”。),他拿着大龙虾,蔑视地看着白奴说:“对不起啊,我们这里艰苦,你们只能吃龙虾喝凉水了。”
这个龙虾侮辱事件影响极坏,彻底点燃了新移民的怒火,并导致大面积暴动,殖民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个规定:契约奴隶一周内吃龙虾不能超过三次。
在古英语中,蜘蛛写作“Loppe”,龙虾的“Lobster”就是根据这个单词来的。它被视为海洋之中的最低等生物,就像陆地上的小昆虫一样。所以在当时,美国佬们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吃的,就算是吃,也不会让人看见,而且吃完之后往往还会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怎么混的这么惨。
19世纪,一些加工厂觉得既然这玩意也能吃,成本又低,不如拿来做成罐头。于是,当时比较便宜的豆子罐头5毛钱一斤,而这个龙虾肉罐头,只要11美分,而且都是给猫吃的。当时市面上也有了大龙虾的身影,只不过都是死的。
龙虾的故事有点像民国时期的大闸蟹,都是从一文不名到后来壳上盖着钢印,各个带着防伪戒指一样。
和大闸蟹不同的是,大龙虾华丽转身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刚才我们也说了,大龙虾灾难一般的泛滥,只有奴隶和囚犯才会吃。缅因州当地的罐头厂拿它做成罐头来喂猫。在当时,5斤以下的波士顿龙虾属于残次品,但是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龙虾的数量减少,后来小一点的龙虾也就符合了生产标准。
工业进步导致龙虾选材个头变小,但是并没有影响供应,也没有把龙虾的身价抬起来。但是铁路发展之后,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列车长发现,内地的乘客没见过这个东西,要是把这个东西说成是美味,在车上卖给他们吃岂不是个生财之道?
淳朴的内地乘客,在车上吃了这个被海边人当垃圾的东西之后,赞不绝口,不但喜欢上了这个海味,还把它们当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这样,海里的龙虾顺着陆地的铁路走进了千家万户。1880年的时候,厨师们发现这龙虾得吃新鲜的,于是就像今天一样,当时饭店内看到的龙虾都是活的。
虽然当时美国人把龙虾当做饭后的色拉来吃,但是需求量的确是大增,涨价也是顺理成章。
2006年,作家Motherjones在文章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1920年,龙虾的价格达到巅峰。经济危机导致人们消费不起,于是龙虾市场又走向衰败。龙虾罐头又成了下等货,供给给大兵们为他们补充蛋白。1944年,美国士兵们吃着龙虾罐头跟德国佬打仗。因为战争的缘故,龙虾们有了繁衍喘息的机会,美国经济的复苏虽然让龙虾的价格渐渐恢复,但是也没有让它脱离下等货的命运。在大萧条时期,缅因州的穷人们不得不下海捞龙虾糊口,孩子们第二天早上带着龙虾肉三明治。上学,还会被同学嘲笑。”
二战期间粮食欠收,只有龙虾这种东西不会被限量供应。没想到的是,美国佬们这一吃不但没觉得惨,而且终于吃出了龙虾的真谛。1950年代,龙虾已经从“海蟑螂”完成了到“龙虾”的蜕变。好莱坞明星吃龙虾成风,大户人家办婚宴上也得有只大龙虾,就连十九世纪的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也请大家吃龙虾。
《福布斯》网站曾公布过“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最终约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他的生平。
到了今天,去海边度个假吃个龙虾,十个人里有八个都得发条朋友圈,对于早八晚五的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没好的生活了。但是仍然有对龙虾嗤之以鼻的人,还有正统的犹太人也觉得龙虾不干净而拒绝食用。但是美国人早就忘了自己当年是怎么嫌弃龙虾的了。我们得感谢火车上的“坏”厨师,更得感谢那些不知道龙虾是“垃圾”的土大款们,要不然我们怎么能发现波士顿龙虾这种美味。
虽然我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