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二增长曲线已经为许多人所熟知,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第二增长曲线概念的提出者是英国的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他的《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无疑是了解第二曲线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
在作者看来,第二曲线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发展的策略,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二增长的曲线的应用领域已经远超企业管理领域,在社会组织和个人职业发展,都能够找到第二曲线发展应用的影子,如资本、经济及其衡量方式、教育、工作及其组织方式、婚姻与家庭、民主和政权等。
这本书的叙事的范围也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作者写作本书并不是为读者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希望能够让人有所警醒,养成和建立第二曲线的思维方式。作为管理哲学家,汉迪很坦诚,他认为他不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问题比提供解决方案更重要。
什么是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是相对于第一曲线而言的,第二曲线思想的发展,是建立在世界事务发展往往遵循着S型曲线的发展规律之上:
最开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钱方面的、教育方面的(当讨论我们的人生时),需要各种尝试和实验;接下来,当投入高于产出时,曲线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随着产出的增长,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运转正常,曲线会持续向上,但到某个时刻,曲线将不可避免地达到巅峰并开始下降,这种下降通常可以被延迟,但不可逆转。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事业,不管事业发展的状态是多么炙手可热,按照S型曲线的发展规律,它总有走向衰落的那一天。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想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和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来逐步替代对第一增长曲线的依赖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新的增长点,就属于书中所说的第二增长曲线。
突破舒适区,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是必须要采取的行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过去,可能并不能保证我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对企业来说,是新业务需要培育,而对个人来说,是新技能需要学习。面对切实发生的变革,如果不能走出舒适区,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被时代所抛弃。
对于作者来说,他自身的职业发展生涯就是一个第二曲线应用的实例,汉迪总是在一切发展顺利的时候,更换职业发展轨道:他在可以升职高管的时候,选择了辞职,努力成为一名教授;在被授予终身教职的时候,他选择了成为一名全职作家。每一次转变都是突破自身舒适区的痛苦抉择,从刚开始的收入下降,到继续走到新的巅峰,当真正回望当初的选择时,却发现自己在合适的时刻,做了合适的选择。
如何发展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的理念,强调新的增长点需要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成本和阵痛。况且,什么能够成长为真正支持新的增长的第二曲线,事前往往并不可知,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而尝试和探索本身就属于成本高昂的行动。只有处于巅峰时刻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够用较高的风险偏好去尝试可以支持持续发展的新生事物。
现实是,第一曲线的成功往往会使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对新市场和新技术视而不见,未能发现潜在的隐忧,从而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蒙上阴影。个人的短视和自大,也很难让他们在巅峰时刻,来为未来的潜在变化做准备。
真正当第一曲线跨越巅峰的时刻,开始下降的时候,再去培育新的增长点,往往为时已晚。此时再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有了深重的病急乱投医的意味,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甘于沉沦和走向没落。
以我们所熟知的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为例,几乎每一家互联网企业都有各种类型的创新业务,而这种创新业务往往属于亏损业务或盈利能力较弱的业务。发展这种创新业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主营业务增长空间触顶所带来的流量焦虑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培育新的增长点。
这种创新业务的发展,也是建立在主营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旦主营业务发展受挫,同时创新业务没有变成第二曲线或没有显露成为第二曲线的特质,被放弃几乎是当然的选择。聚拢宝贵的资源以支持第一曲线的发展,是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这里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企业新一轮的裁员潮,创新业务会成为重灾区。
结语
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个人,走出舒适区,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可能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采取的行动。借用推荐序中引用的《左传》的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