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和要求
过去很多年,在不少人的意识中,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在体育课上安排学生“写作业”“搞卫生”“参加劳动”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并且多数情况下,干这些活儿是不给体育老师请假的,只要班主任老师知道,学生就可以“心安理得、高枕无忧”了反正体育老师也不追究。
今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有的体育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其原因有主观、客观等,其体育老师本人是主要原因。有部分体育老师对自己职业的低定位、从众心理、体育课堂上内容的不丰富、体育教学流程的不规范、体育课堂管理的不完善,都会造成大家对体育课的“误解”。我想说的是:学校里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是天然的“小学科”,更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是天然的“低贱”学科,而是我们对待学科的态度。学科本无贵贱,不要用自己的行为把学科给“做”低贱了。对于体育老师来说,“我的课堂我做主”,不能随随便便的占体育课,不能把体育课放到可有可无的地位,这一点,需要体育老师树立信心。
1.守好自己的“阵地”,提升体育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敬畏。
(1)体育是进行“身体之教育”。“身体之教育”包括体育和健康。体育,是学校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一样,体育老师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对于课堂上不服从老师管理、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上好课要求》等法规进行管制。
(2)体育课除了有室内课堂,还有室外课堂。上室外课的挑战是组织教学。明欣老师给大家的建议很对:不要让孩子们满操场跑,要固定区域活动,这样一是保安全,二是便于组织教学活动。(我发现从上周体育座谈会之后学校的体育课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3)严格见习生的管理。有些孩子“不是身体有毛病,而是心态有问题”。偷懒、搞特殊、不想吃苦、拈轻怕重等的想法在作怪,导致所谓的见习生增加。这样凭个人主观随意对待体育课堂是不严肃的。见习生的认定大体分几种情况:一是因为身体原因确实不适应上体育课的,由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签字确认,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给予特殊安排,安排一些非对抗性的、非竞技性的活动;二是因为临时情况变化,出现应急性的身体方面的不适应,由体育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认定,并安排好适当的活动和人员陪护,保障学生的安全;三是全校性活动,如遇到教学安排的临时改变,抽调部分或者个别学生去参加更重要的活动,以接到学校通知为准,由体育老师认定。
2.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规范体育教学的流程。
(1)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此标准的要求,对照体育教材,明确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方法。明确目标、内容合适、明确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在体育课堂上,增加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2)让每个孩子有一至两项体育专项运动技能。
(3)倡导传统游戏进课堂,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趣味性。
(4)组织赛事,“以赛促教”是个好办法,我们学校规模大,不同年级之间、级部内不同班级之间,都可以通过组织比赛,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3. 要开发师本课程,要搞课题研究。
我们学校有四个学科中心和三个名师工作室,这七个学术团队是全县范围内的团队,要发挥全县引领辐射作用。其中包含小学体育学科中心,该中心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让自己闪闪发光”,然后“其光芒辐射周边”带动团队。故我校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学生的学业质量和健康水平,要走在全县的前列。进行学科建设,搞课题研究,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我们可以分时段、分年段,集中力量组织某个方面的研究,争取有突破性的成果。
体育老师要有自己的“师本课程”,在课后服务时间,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项目,用自己的特长,开发一门属于自己的课程。让孩子们运动起来,让体育工作活起来,让体育老师的特长发挥出来、价值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