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疫情对儿童的影响
------- 和家长聊一聊居家生活的事儿
2022年11月28日,周一。
11月份,在恢复了线下教学一周后,我们再次回到线上教学模式。三年来,老师和家长都已经习惯了线上、线下不断切换的教和学的方式。老师们会按照课表工作:升旗、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辅导待优生、家访等;干部们课堂巡课、问题提醒、组织会议等;我也有必须完成的工作:每天查看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摸排情况并进行研判、了解线上教学状况并进行评价、关注志愿者老师的工作和防护情况、接受家长咨询和质疑并调查反馈、参加上级组织或者自己组织线上视频会议等,看起来一切正常,该干什么干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昨天向两个级部主任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她们说一般的规律是:开始几天学生按时上课、签到打卡、连麦交流、体育锻炼等都比较好,一周过后,会出现状况,主要表现是学生自律性差,上课开始偷懒,甚至逃课;家庭也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家长的情绪问题,焦虑、烦躁等。问题突出的是再婚重组家庭、祖孙一起生活的家庭、有家人集中隔离的家庭等。比如学生小A,上课不开摄像头,作业不按时完成。面对这样情况,班主任决定进行电话家访。老师给学生A打电话他不接,于是把电话打给他的父亲,其父说自己出差在外,又加上目前疫情原因短时间内回不来,家中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老师电话联系其母,母亲说孩子不听话,她管不了。
如果以上类似情况是个例的话,一般家庭是什么情况呢?居家网课时间越长,出现问题的家庭会越多。疫情要求“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
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干部上班、学生上学,而目前这种共同居家的日子是非正常状态。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居家时间一长,他会急切的想回到学校,但是他并不是想回到学校的学习状态中,而是他急需想回到有秩序的、有玩伴的学校生活中去,他要去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一般说来,大多数家庭是温馨的、安全的、幸福的,但是家里没有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啊,没有和同龄玩伴之间的轻松自在啊,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居家感到比较轻松自在呢?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很不利。父母需要让家庭环境变得整洁、有秩序、味道清新,有学习的空间、锻炼的空间、生活的空间,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耐心、细心,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可信赖感。
3.让居家学习变得有规律。
居家的日子也需要规律的生活,父母要当好“班主任”的角色,承担起教育职责。
(1)正常作息、按时饮食,保持正常的上课状态。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做到,目前我们都处在生活“非常态”的挑战之中,要心态平和,不焦虑,在共克时艰的当下,把追求居家快乐的生活变成目标,对于孩子的管教不能松懈,该管住的要严格,矫正、鼓励、提醒、批评要到位。
(2)准时上课,及时完成作业。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对学校的理解,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指责老师不如帮助老师,指责学校不如帮助学校。家校共育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3)像在学校那样正常听课。
虽然我们居家上网课,停止了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的听课,但是我们并没有停止学习啊。我们仍然是学生,父母要让上网课的孩子穿校服、要端正坐姿、要正确认真书写、要积极连麦发言......,这样的要求,对于孩子面对困境、应对不同环境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4.积极应对孩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有一本书叫《清单革命》,作者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分成三个等级:简单的事情、复杂的事情、超级复杂的事情。在作者看来,最典型的超级复杂的事情就是教育小孩。因为孩子的成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且时间很长,是一场历经几十年的马拉松,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回到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生活也会是具有多种不确定性,这里我觉得有三点比较重要。
(1)锻炼是第一身体成长课程。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这是身体成长的第一要求,像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要进行身体锻炼。
(2)习惯养成是第一品格课程。尊敬长辈、自理自立、参加家务劳动等,这些是在家庭中需要养成的习惯。要注意,家庭是孩子品格力养成的地方。
(3)亲子共读是家庭第一学业课程。疫情居家给我们提供了亲子一起共读的很好的机会,珍惜吧,父母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享受共读的美好时光。
自从《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家长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期待着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为有专业素养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