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吃正宗的都昌米粑,二姑做的。以往听江先生对这个家乡美食的向往,难以理解。印象中就是大饺子嘛!
记得江先生好像在家里做过一次,就是做的又软又扁的超大的饺子,蒸出来馅儿都露了,看着超级难吃。我一口没尝,然后他强迫儿子吃了三个。孩子一边吃一边委屈巴巴。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误会的美食了。米粑和稀粥在都昌据说是款待贵客的吃法。没有菜,只有各种馅儿的米粑。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豆芽儿馅的。
二姑这次准备了四种馅儿:韭菜鸡蛋、韭菜豆腐、豆芽儿(有辣和无辣的两种)、萝卜丝。
的确像饺子但是又与饺子的包法不一样。饺子是用面粉做的,米粑的粉是米粉。饺子皮是擀面杖完成,米粑的皮是用手一点点捏出来的。中间厚两边薄,像只小碗。花边用手指头轻轻推上去。
蒸出来的成品米粑口感非常好。米粉皮儿晶莹剔透,入口软糯,像米醋酱油之类,什么蘸料都不需要,直接吃食物的本味就好。
四种馅儿的口感不同,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最喜欢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难怪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饭桌上我们探讨为什么从小到大,孩子辈的都学不会做米粑。江先生还在家中试图尝试过,他的失败是因为把鸡蛋和米粉混合在一起,皮儿的做法就错了,加上手法不行,所以是失败的尝试。而二姑家表弟表妹,更是根本不会做。
这种美食断代让我想到了内蒙的手工莜面筒筒,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
年轻人没有耐心去这样手作一款美食,从发面到做皮、切馅儿、手工擀面或手搓成品,慢工出细活的对待。对待食物需要严谨和认真,老一辈人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年青一代越来越缺失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