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是需要时机的,未到时机,不是囫囵吞枣,就是兴致欠缺。六年前读《围城》,看完便束之高阁,并无太深思考。时隔六年,再次捧读,才有更深体会。《围城》实乃大作,当属常读常新。我读的很浅显,是不敢来评的,只能谈些浅薄的体会。
从鲍小姐这儿就揭发了方鸿渐最明显的品性,这也是为何最后和孙小姐提前结婚再回家里的原因。他是一个明显的顺着肉体引导的懦弱的人。那薄纸一张的假文凭不也如是吗。回乡之后在记者的采访下漏洞百出。演讲过程中胡诌乱编,闹出了许多笑话,导致世人误以为方家留洋回来的儿子公开提倡抽烟狎妓。隔着白纸黑字,我都替他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尴尬。
拒绝的勇气不够,明明不爱苏文纨,却在月色的沉迷下亲吻了她,无疑是自我毁灭。如果早点清醒的拒绝,也不至于让苏文纨抱着希望越陷越深,最后得不到便亲手摧毁了方鸿渐和唐晓芙。对唐晓芙倒是多了几分真心,追求却又没能坚持,那个雨夜里或许再多等几分钟,就能等到唐晓芙的挽留,结局大不一样。难怪辛楣评价“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
主角方鸿渐,不喜欢者众,慢慢来看,却是不忍指责,因为方鸿渐就是我,我们都是方鸿渐。
苏文纨也无疑是虚伪的,以她的心性本是对方鸿渐之流看不入眼的,也不喜欢赵辛楣,却喜欢看他们为自己争风吃醋,以众星捧月为荣。被方鸿渐揭穿抄袭国外诗作却还死不承认。最后被方鸿渐拒绝之后又不甘心的搅乱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情感,选择嫁给了自己曾几次耻笑的圆脸肥短身材的曹元朗。久别重逢之后,还非要几次三番贬低方鸿渐与孙柔嘉来寻求优越感。辛楣看不过替他辩解几句,倒还自以为是的以为辛楣对她念念不忘。
唐晓芙拒绝方鸿渐的理由是:“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晓芙的美正在于她的不可得,于方鸿渐而言,她是床前的明月光,是心头的朱砂痣,而不是嘴角的白米饭。杨绛说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的更透彻了。可是唐晓芙显然也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私以为,她没有选择无目标无追求且不知感恩的方鸿渐倒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
孙柔嘉,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女子。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嫁给了方鸿渐。辛楣说她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方鸿渐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孙柔嘉刚出现的时候,我满心厌恶,总觉得她充满了心机,可是越到后来却越对她充满了同情。错就错在方鸿渐并不爱她,却娶了她。
最后一次吵架之前,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的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可结果却依旧是大吵一翻。彼此自知说话太重,心里懊悔,却一时不愿屈服,所以才愈演愈烈。
方鸿渐对她并不讨厌,但也并非热烈的爱。于是得出“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这样的结论,令人啼笑皆非。
从我的角度而言全书中最喜欢的非赵辛楣莫属,附录中杨绛说这是由他们所喜爱的五六岁的小孩子所变大的,或许这也是作者偏爱的人物吧。执着的喜欢苏文纨十几年,在得知所爱另嫁他人也能坦然放手,深情而又坦荡。得知苏文纨嫁的是曹元朗以后说:“眼光如此的女人也不配嫁我赵辛楣,我也不稀罕她”。去参加苏文纨的婚礼,就为了试验自己有没有勇气去看十几年心爱的女人跟旁人结婚。他本该在三闾大学混的风生水起,却因汪太太一事愤然出走。只因那汪太太,与曾经喜欢过十几年的苏文纨有几分相似,蓦然想起一句话,至此以后,我爱的人都像你。
曹元朗婚后凭着丈人谋了战时物资委员会处长的差事,鸿渐调侃辛楣要是他娶了苏小姐,这体面差使就是他的了。他义正言辞的说:要靠了裙带得意,那人算没有骨气了。他活的清醒而又凛冽,一开始便能看清孙柔嘉的“千方百计”,不似方鸿渐,浑浑噩噩掉进孙柔嘉的“套路”还全然不知,娶了一个并不喜欢的人,走进婚姻的围城,终是把日子过得鸡零狗碎,一地鸡毛。
久别重逢时,苏文纨嘲讽同学会没人给方鸿渐发帖子时,辛楣替他开解:“开同学会都是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跟阔同学拉手去的。看见不得意的同学,问一声"你在什么地方做事",不等回答,就伸长耳朵收听阔同学的谈话了。”六十年前的话,并不会过时,放之如今也皆准。
钱钟书的文字中智慧之余又透漏着些尖酸刻薄,直逼人心。读来常是面红耳赤,心惊肉跳,却让人觉得有趣,不由得击节称赞。他将鲍小姐比喻做“熟食铺子”和“局部的真理”,形容孙太太这种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形容周经理对周太太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人堆里挤车时,说大家一拥而上,那股蛮劲儿证明中国大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没上前线去。他还说“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描写顾尔谦在讨好李梅亭时,说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写辛楣因韩学愈没请自己,独吃了又冷又硬的包饭,这吃到的饭在胃里作酸,这没吃到的饭在心里作酸。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还有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的言论:“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其实心里还是五味杂陈的,《围城》不仅仅是一本婚姻教科书,也是一幅人生写意图,里面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人事瓜葛、城府算计。
人性的弱点在书中一览无遗。三闾大学集中的本是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从中却没有看到该有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反而在内部分化为各种派系,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虚与委蛇。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折射着我们身上的优点或缺点。
【钱钟书、杨绛与围城】
“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被苏文纨说出来,轻飘飘的。书中的爱情和婚姻惨淡收场,而反观钱钟书与杨绛,这二人赌书泼茶,相濡以沫,颇让人感慨这对文坛伉俪彼此间的心照不宣,不禁唏嘘这世间果然有势均力敌的爱情。
钱钟书写《围城》,杨绛愿充白居易的老妪和灶下婢。每每看完稿子,相对大笑,彼此心照不宣,倒是羡煞旁人。杨绛笔下的钱钟书有痴气,趁女儿熟睡在她肚子上画大花脸,哄女儿书中的丑孩子就是她,还会帮自己家的猫儿打架,倒也可爱的紧。杨绛说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却又保护和崇拜着他的痴气。
放眼如今,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一起看电影的人,而不是能够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作为被催婚已久的大龄剩女,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向父母亲友解释何为性格和三观不合。只望余生能不因孤独将就,只愿与他能因爱情携手,而非因为现实的压力被迫走入婚姻的围城。但求我们能够在雾里看花的世界里保持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