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寻一场邂逅。转身,遇见最美的他。
———题记
老城区的街尾转角处的旧书店里有一位老人。旧书店如若隔世的桃花源,很少有人问津,显得那般凄清,荒凉。是世人抛弃了老人、书店?还是书店、老人抛弃了世人?这个,我不得而知。我对他的了解都只是,他一直与书店为舞,一直与书为伴。然而,人们总会在嘴边听到“我的孤独虽败犹荣”。这就是那位老者——孤独的老者,最美的他。
老人平日里都很安静,很少与世人交谈。他总是泡一壶茗茶,于书架上取一本旧书,携一把旧扇,就坐于旧书店门口旧椅上,安安静静地紧盯手上的书,一看就是一个上午。唯有书店来人时才会与人说上几句话,内容无非都是关于书的价钱,内容,没有一句显得多余。对于书的价钱,从来都是买家给多少,他收多少。因此,即便是老人的安静显得似乎对外界漠不关心。但是,世人都会以真诚的心对待,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老人显得是那样的淳朴而真挚。
老人是抗战时期的一位东北老兵,一生的经历可谓非凡。参战前有一双父母,妻子,还有一双儿女。一家人都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迫于战争来临,自己不的不参战,与妻子过上这种“分别”的生活。面对着战场的险恶,他难免也在战场中多次受伤,险些丧命。因为经历了多次的生离死别,他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战争中,因为子弹飞进腿部,从此带上了残疾。此后,在部队中被派送到厨房做活。就这样,他身残志坚的活着,直到了抗战胜利。抗战后,都是根据军功论赏。由于他在部队中后几年都是在厨房工作,所以,他所得的也就相对少了很多。家人,乡情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回来后,他拿着自己的所有家当回到了他的老家,可是,所有的亲人都不得而知。四处寻找、打听,有的说他们在逃难中遇到了敌人,被害了,有的说他们已经逃到了其他地方。有很多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对于他来说,要想找到家人是很困难的事。
有了家人才是家的象征,现在的他已经与家人失联,处于无家状态。因此,孤独与绝望接踵而来。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四处打听战争中逃难的人们去的地方。从此过上了寻找家人的生活,没日没夜的寻着,哪里走累了就歇在哪里,以天为被,地为床,杂草虫鸟作伴。途中的他,遇到过接济他的好人,也遇到了那种坑蒙拐骗的坏人。为了生活,他也做过邮递员,发过传单等等,偿尽了生活百态。他始终都未曾放弃寻找家人,尽管途中又累又苦。
时光匆匆,年迈的他不得不想想自己余生。他酷爱读书,凭着自己的能力,在此地安家,开了一个书店。利用空余时间他继续寻找,尽管杳无音讯,但他还是不曾放弃。但是,天公不作美,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他的家人。与孤独为伍,自己总是进出一人。
旧书店里的书都是他利用些渠道便宜收回的旧书,但可看价值很大。因为自己的经历,以及自身对文学的酷爱。所以,对于那些穷苦的学生,他经常会免费的让他们在里面看书。对于家长们带孩子购书时,他也从不讲价,他们给多少,他就收多少。因此,世人们都很喜欢他,尽管他很安静,看似冷漠。
执着与坚持,善良与冷静,淳朴而真挚,都是他的写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他勾勒到极致的完美。正于此时,很开心,我遇上了最美的他——那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