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有一琴师伯牙,伯牙琴艺高妙,可叹曲高和寡。一次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琴声被樵夫钟子期听到,钟子期由衷赞叹道伯牙琴音“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闻之惊呼“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古往今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成了很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信条。有所期待就有所失望,知音难觅的苦闷也如一团阴云笼罩在知识分子的心头。
今天,我们一起从古诗中去探索一下“知音”这个话题。
第一阶段,寻觅知音、难觅知音。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伯兮》,这句诗是说我不是没有装扮自己的东西,只是有谁值得我去装扮给他看呢?所谓为知己者死,为悦己者容,我要寻找的是我的知音,是真正懂得欣赏我的那个人。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这句诗是说我不在乎歌唱的辛苦,我只是伤感知音零落,我有鸿鹄之志,我有满腹才识,只愿遇见那个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第二阶段,孤独中觉醒,自我欣赏、自我实现。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灯词》,诗中这位善于跳舞的女子,以舞悦人,维持生计,然而观舞者又有几人懂舞,她深夜归来,漫漫长路月色皎皎,何须知音赏识,月下独舞,边跳边欣赏月光下自己美丽的影子。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词人借一位貌美的宫女述说了自己的心绪,她希望得到恩宠,然而长久的期待换来的是冰冷的绝望,眼看美貌空负,突然自我释怀,人岂可因为自己貌美而悔恨?从今往后,我不再奢求皇上的恩宠,我就对着镜子簪花,欣赏自己的美貌。
那苦苦寻而不得的知音终究成了那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