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个稍微有点胖的人,此刻你正在减肥阶段,但你面前放着一盘美食。这时候你内心可能会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说:“你都这么胖了,还要吃。”另一种声音则说:“你想吃就吃,不用减肥,其实你胖点也挺好看的。”
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就是你在遇到一些事时,你的心里总会有两个“人”在说话。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朱建军老师在新书《你有几个自己》中说,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不止两个“人”,而是很多个,甚至有些人可达十几个。
这段时间在进行主题阅读,看完朱建军老师的《自知》后,被他的专业知识所折服,随即又选择了他的这本《你有几个自己》。
那么,一个人到底有多少个“自己”呢?可能是无数个。
朱建军老师在书中通过“拆人术”“心灵组织图”“子人格扑克”等多个方法,引领我们逐步找到、熟识并学会驾驭内心的每一个“自己”(子人格)。
一、用“拆人术”帮你找出全部的“自己”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柒个我》。剧中的扮演者张一山罹患多重人格障碍,是一个有着七重人格的人。他的身体里仿佛有许多不一样的“自己”,在不同时候轮流占据他的身体。
朱建军老师在书中说:“多重人格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身上的各个不同的‘自我’严重分隔时的表现。”剧中的张一山就是典型的“自我”分隔。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我”都会分隔,我们也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只是心理问题少的人能够支配他们,不让它分裂得太严重;而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是没办法让自己的每一个“自我”相互结合的,只能任由它分裂,最后造成严重的人格分裂。
那么,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格分裂,首先就要先知道自己都有些什么人格。只有先找出内心全部的“自己”,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正如书籍的封面所说:“自知的高阶境界,从看清每一个自己开始。”
书中介绍了一个让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看清自己的方法:就是进行“人格意象分解技术”。简单点来说,就是和自己的心灵进行意象对话。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去想象自己潜意识中可能出现的形象,他们可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也可能是动物,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当我们将他们想象出来时,就是给了他一个出现的机会,找到这些人或动物背后所象征的东西,那或许就是我们不同的子人格,一个被形象化的子人格。
只有先找出全部的“自己”,才能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他们。
二、让你的每一个“自己”学会和谐相处
朱建军老师在书中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好的人际关系,在心里内部的子人格之间也就有多少种。”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是一个“小社会”。
如果这个“小社会”中的每一个“自己”都能和谐相处,那我们就会获得快乐,幸福。可如果这个“小社会”中的有些“自己”无法接受我们其他的“自己”,他们显得冷漠,自私、刻薄,那我们就会很痛苦。就像我们勇敢的那个“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软弱的“自己”一样。
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有老人摔倒了,想要伸手去扶,内心里那个软弱的“自己”就会说:“你别扶,万一他的家人讹上你了怎么办。”可是勇敢的“自己”就会说:“你不能这样袖手旁观,你应该立马帮助他,扶他起来。”
如果让内心那个软弱的“自己”占据了上风,因为没有及时的去帮助老人,害得老人有了更严重的损伤,等过后再想起来时,我们的内心就会极度的自责、痛苦;心想,都是因为自己,所以老人才没得到及时的救助。而那个勇敢的“自己”也会更加看不起软弱的“自己”,两个“自我”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也会形成偏差,变得越来越痛苦。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加深每一个“自己”之间的矛盾,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喜欢对方,与对方和谐相处。子人格之间相互喜欢得越多,我们就越不需要去压抑自己,内心才会更平和。
三、让全部的你释放无尽潜能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个不同的“自己”,而这些“自己”又都拥有他们独一无二的特性,那是不是能让这些不同的“自己”都释放出他们不同的潜能,让我们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释放出来的这种潜能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反面的,消极的。
我们如果想要让内心的每一个“自己”都能释放出他最大的潜能,就要先搞定内心的这个“小社会”。我们不止要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学会和自己内心的每一个“自己”和谐相处,更要让每一个“自己”之间都能彼此相互喜欢。
因为喜欢才不会进行分隔,才能组合在一起,我们就不会出现掌控不住自己人格的情况。
结语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在内心中有不同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
想要真正的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就要先从“拆解”自己开始,要知道我们内心到底有多少个“自己”,进而知道该如何才能让他们之间和谐相处,最后释放出每一个“自己”的最大潜能,让我们能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幸福。
愿我们都能处理好自己内心的那个“小社会”,释放全部的潜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