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8/19 深夜 谈谈道德、抉择、执着与勇气
这会儿已经是3月18日晚上十一点半了,我决定展开『每天一千字』计划的第四天。我可能敲两行字就得去睡,因为明早上要去医院。但为了不让这个1000字计划在第三天就有一个搁浅的记录,我还是决定要尽量写点东西。
湖南卫视在今天19:30至20:00播放了一个名为《噗通噗通的良心》的节目。这一期的内容大致是节目组排除几个演员在街道上扮作碰瓷事件的当事人,通过周围预先布置好的摄影机拍摄下路人最真实的反应。看了这个节目是挺感动的,一种正能量的感觉吧。无助的女司机,嚣张的碰瓷团伙,和围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市民,演绎出人间最真实的温暖,一种对事实的坚持,对道德的坚守。
但有时我也会想,真正地不折不扣地去坚守一些自己知道是正确的东西,恐怕真的会很难。我们会有恐惧、会有羞愧、会有担忧,这样的情绪会想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盘桓在我们通往『道德』或是『心里过得去』的道路上。
我想起了小学时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儿,一个至今让我非常汗颜的事。
那一个周五,我们上体育课。几个好友在操场上玩耍,结果大家一起在篮球架上发现了十元钱。有同学开玩笑说,『捡了吧』,我也附和说『捡了吧』。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就真的把它捡了。当时我有个同学还蛮惊诧地看着我,『你真的捡了?』,我也就笑笑,没觉得有什么。内心甚至可能根本没有从『应该拾金不昧,这是讲道德的』这个层面去想过这件事儿。
这十块钱也并没有留在我这里,没有被我『挥霍』掉。体育课一下,班里另一个同学,H君,找到我,告诉我说,这十块钱是他不小心在操场上搞掉了的。于是我就直接把钱给了他。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周一。那天下午,我的班主任老师把我叫了过去,说,『你看看这篇文章』。我一看字,是H君的作文本。(那时我们每天的语文作业都会有写一段话,内容题材不限,字数超过八行就可以。)H君周五的这段话,准确地说,应该是这篇文章(我印象中至少有4页作文本纸),完完整整地讲述了一个他做的关于钱的实验。
内容就是H君上周五体育课时,有意地把几张十元的纸币散落在操场的各个角落,暗中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我和那几个好友是其中一组实验对象,B/C几个女生又是另一组对象。我呢,把钱捡了,自己留着了。B/C几个女生,则是看到钱后把钱交给了体育老师。
我站在老师办公室里,很快地看完,整个人,懵了。羞愧、恐惧、担忧各种情绪涌上我的心头。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或许已经灰白了吧。
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在班里念了这篇文章,当然,我的名字被老师隐去了。H君转过来看了我一样,面带微笑。我也努力崩出一个淡定的微笑来回应他。其实整个过程中心都在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这件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回旋了很久。一方面是不断地告诫我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另外一方面却是不断地警示自己『慎独』,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自己心中的准绳。
小学里还有另外一件事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六年级时去考奥数的初赛,那天早晨全家人都被一个电话闹醒了。我在外面补课的老师不知怎地拿到了『标准答案』,于是特地打电话来告诉我。我爸妈边听边记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拿给了我。我把它塞在了文具盒里。
下午开始考试,我没搭理那个答案,就自己一道一道地算。算到最后一道题,我卡住了,我不知道怎么做。但是我记得到那个疑似答案。怎么办呢?要不要把那纸条翻出来把答案填上去呢?万一我前面有算错的,最后一题空着,结果就不够分儿进决赛怎么办?填上去?算是作弊吧?
后来我选了个折衷的方式,我把那个答案掏出来看了一遍,很幸运,我做了的题是全对的。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了,我肯定进决赛。因而,最后一道题就根本没有必要按标答填了。这样,我既没有照标准答案改动自己的答案,也没有把做不出的题填上标答,应该就不算严重的作弊吧?我这么想着。
考完我打给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只是提醒我说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以确保自己能进决赛为优先,哪怕这需要我抄标答。我还记得一句话,『下次万一你不填,你就会丧失这之后所有的机会怎么办?』确实,当时的升学大环境就是如此,就好学校必须有奥数华数的奖项才有较大的可能。招生办的电话接线员登记完孩子信息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他有什么特长么?有学科方面的什么奖项么?是区三好么?』所以这一个初赛真的是之后一切的垫脚石,非常重要。
这件事和之前捡钱的那件事就这么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我不时地会叩问自己。如果当时考试的时候,我和标答一对,发现自己之前的题目有做错了的,我会改么?不改?我进不了决赛,必然就考不到竞赛的奖,初中升学可能就很不理想。改了?我就是在作弊。
进一步地说,万一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又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呢?一件事,和我的是非观道德观是相悖的,我的理智告诉我,我不该这么做!但是,做了它我就能够逆转自己现在所处的困境,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优势。那我会做么?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抉择。几年前也曾经和A君讨论过这个问题。大致的对话如下。
我:我真的比较较真内心的想法。如果昧着良心做了事,做了自己觉得不该做的事。我心里会过不去。我很在意心里怎么想的。我不愿意去做那些事。我还年轻。
A君:其实你该反过来想想,你都已经多少岁了。你应该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了,而不是总想着自己『想怎么样』『不想怎么样』。
我:但我真的不愿意就这么屈服,我觉得我还年轻,应该努力去坚守内心的一些是非观,我不想现在就昧着良心去做事。那应该是以后的事情。
A君:你这...那么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呵呵,你能不能够务实一点。历史上有两个皇子你知道吧,扶苏和刘据。扶苏的爹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刘据的爹是汉武大帝。他们俩有什么共同点呢,第一,他们对自己父亲的一些施政都有不赞同,认为父亲施政『不仁』,『不道义』。他们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执仁政。第二个共同点,他们最后都没能当上皇帝。扶苏不忍对弟弟下手,自杀了;刘据被父亲派兵围攻,不下手,死了。
我:这个...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也没错啊...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相对严苛一点的一届之后本来可能也需要一个相对温和点的政府。他们心里这么想,也去这么践行,没错啊?
A君:可是扶苏和刘据他们讲道义的基础又是怎么来的呢?还不是靠他们老爹杀伐果断无所不用其极奠定而得基础。哪儿能想怎样就怎样?责任才是第一位的,一定得务实呀。我们每个人做的事,不仅仅影响着自己,还影响着家庭和周围的人。怎么能不管不顾这些后果,全凭自己内心过的舒坦来做事呢?
我:好像是哦。不能不管自己的责任和行为的后果,只顾着让自己心里舒坦呀。
A君:对嘛。
这个对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如果前文里提到的选择的结果会牵扯到我的家庭、我爱的人,我还能够轻易地为了内心的道义原则而去选择一个不好的结果么?
哈佛公开课的前两集里讲到了一种叫做『功利主义』的哲学判断,即以产出和成本的比值来衡量一件事的道德正负。还有一种哲学判断叫做『绝对主义』,即认为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不能在道德上正确的,比如,谋杀。
这个课里举到了一个例子,两条铁轨,一边是一空的,一边是五个小孩。火车正向着那五个小孩的一边冲过去。『你』和一个大胖子站在天桥上。『你』现在可以把那个大胖子推下去,这样火车就会撞到他,在五个小孩之前停下来。这样,『你』救了五个,杀了一个。再或者,你什么都不做,但这样,就相当于『你』放任那五个小孩去死。『你』推不推呢?
再放到更抽象的情况下,『你』可以舍弃掉一部分挽救另一部分。『你』舍不舍,又救不救呢?
『你』愿意做一个噬罪者么?让自己承受道德的煎熬,良心保守折磨,但是做了有益于自己和别人,甚至拯救了别人的事?
我在想,也许最好的做法,就是,心里划清道德的底线,却以务实的准则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