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过年啦,过年啦。2017已经成为历史,2018美好的未来即将扑面而来。
是的,关于2018年的诗和远方的确很美,然鹅,不要忘了还有眼前的苟且需要面对。
每年过年回家总是会被家人朋友问道,男/女朋友找好了吗?工作怎么样啊?收入达到几位数啦?什么时候生孩子?在哪里买的房子?是不是学区房......每年听到这样的问题,是不很想手里有一个遥控器,立马换台,让这烦人的噪音消失不见。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只有我才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其他人呢?隔壁家的孩子也会这样吗?他们,当然不是啦,隔壁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被问到这种问题呢?他们在乞力马扎罗滑雪打电话一定是信号不好听不到吧~~~~~~像这种限制想象的问题,胖子只能想到乞力马扎罗了,希望隔壁家的熊孩子在那里滑雪愉快。
2、胖子的童年
今天,胖子想和大家讨论下关于隔壁家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如果你刚好是传说中隔壁家的孩子请自行关闭:)。隔壁家的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是不是预先安排好让他们来折磨广大隔壁的隔壁家的孩子的呢?要不然为什么胖子小时候挨打之前,大人总是会说句台词,你看人家隔壁的XXX~~~~~~说完这句台词,大人们好像获得了无比正义的力量开始对胖子进行疯狂打击~~~~~~哎,说多了都是泪~
有点跑题了,还是说说隔壁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吧。
3、小明的故事
很巧的是,胖子小时候隔壁就有这样一个熊孩子,叫他小明吧。父母都是公务员,对孩子教育也比较上心。据说,幼儿园期间都能认不少字,会从1数到100,会简单的加减法......
小明上了小学后就体现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考试成绩好,老师喜欢,又做了课代表、班长。做家长的谁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啊,每当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胖子在家里挨完打出来后总能通过两家之间的篱笆看见隔壁家熊孩子小明捧着一碗米饭上面还加了一个煎蛋坐在院子里若无其事地吃。这让胖子十分受到打击,因为胖子也想吃煎蛋。于是,胖子就和小明套近乎,在一起玩,观察小明是如何学习的。过了几天,胖子觉得小明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就是上课听,回家写。就是有一点让胖子费解,小明喊胖子出去玩,胖子立马跑出去了。而胖子每次出去玩的时候会喊小明,可是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行,要在家看书。
后来,以前住的老院子要拆迁盖楼,小明也搬走了,再后来听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中央某部委,跟以前的小伙伴们也失去联系了,胖子衷心地希望小明在乞力马扎罗滑雪愉快~~~~怎么隔壁家的熊孩子都那么优秀?
4、异类
胖子最近参加了蚂蚁私塾读书会,看了一本书名字是异类,好像这个词还成了褒义词,来形容成功的隔壁家孩子。
异类一词是来自于19世纪末,意大利罗塞托人移民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当地医生发现这些人既没有健康的饮食,也没有独特的基因。55岁以下的罗塞拖人却没有一人死于心脏病,这对当年心脏病流行的美国来说简直不可想象,医生就把他们归结为异类。
我觉得小明就是我眼里的异类。我既没有看到他每天熬夜到12点,他也没少和我玩,虽然都是他主动叫胖子我陪他玩。
5、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说的是: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多数人看来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能成为异类,也一定是某些方便发生了突变。然而,一个很个明显的例子告诉我们,事实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那样。医生对罗塞拖人研究后发现,他们心脏病病人少的原因居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同样道理,也正像森林里的大树一样。大树之所以成为大树并不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比旁边的树高、枝叶茂密,而是刚好比旁边的树高一点点,争取到比旁边的树稍微多一点点阳光,或者旁边的树被外力破坏了。所以说,成功者也许并不是同类里天赋最好的,而是源于一点点优势的积累。
6、优势积累
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和名声,会让这些孩子参加竞赛,然后对这些孩子特别偏爱,给他们开小灶,最终,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差距越来越大。老师觉得是自己眼光独特。其实,真的是眼光好吗?很多人认为,孩童之间的小差距很快随着成长而消失,但他们忽略了马太效应是可以积累的,很多时候优秀的人会因为不断积累的先发优势而一直优秀下去。
这也产生了像小明这样的异类。他们在少年时期,甚至婴幼儿时期,获得一点点成长的优势,有可能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理念,个体差异、甚至出生年月都有可能成为成为成功异类的优势。优势的积累再加上马太效应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小明这样的异类不断获得优质资源,不断获得正面反馈,慢慢地也就超越了身边的其他孩子,成功滴成为隔壁家的孩子。
7、总结
再总结下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首先是把隔壁家的孩子作为异类的例子介绍给大家。第二,异类的出现原因有可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第三,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为异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好了,在此希望在2018年胖子能和你一起成为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