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跟中国人拍的电影。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三个片段分别交代了90年代,10年代,20年代。是国家飞速发展,畸形发展的30年。
它也许不够精彩,但是足够深入人心。
赵涛出生于县城人家,父亲转业到地方,开了十几平米的小商铺,那些年大家伙过的都不富裕,所以她也就算是在一个小康之家吧,还会收拾打扮,平时在文艺队工作,写写歌词,主持演出什么的,也算是村里的能人,又有青梅竹马的小伙伴梁子和晋生,单看名字就高下立判,也就决定了两个人不同命运。
还记得当涛告诉父亲,她的对象是赵晋生时,父亲一脸的无奈,但是又无可奈何,独自一个人去火车过道抽烟,在中国式的婚姻当中,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也很难幸福的。
在第一个片段当中,她失去了梁子,本以为迪厅里面只是冲突,殊不知在屌丝的世界里,守住这份尊严,大于一切,所以他们注定不能再成为朋友。那一句分别可能就是永恒。情人陌路,各自的苦都只能各自承受。
中间有个片段特别有意思,飞机播种失事,到后来母子俩在路边祭拜,那都是当时确实发生的故事,他们也是故人的一部分。
再到第二段,一开始就是一个孩子背着大刀出场,也许这就是那个小孩吧。
也许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是能留在心中的就是爱。
在这段故事里面,涛离婚了,留给了她加油站,但是父亲依然在操心女儿的婚事,还有那些个半个世纪情谊的老战友。一把年纪,依然像那些年一样,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猝死在了火车站。涛哭的那么伤心,父亲一句嘱托的话都没有,就走了。她后悔,她无可奈何。只有哭才能宣泄挚爱的离去。
人况且没有一条狗重情义。
这里面也交代了梁子,那张集体照和当时人手IPHONE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是一个被时代抛弃了的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哪怕重回故乡,依然是那个落满尘土的老房子,以及衰败的身躯。他放下了尊严,像涛借钱,那是他最后的一口气,结局已经注定。小人物就是这样凄惨。最后有没有告别已经不再重要了。涛知道他们两个人已经恍如隔世般遥远。
情节在亲生孩子回来达到了高潮。满口英文的孩子和满口土话的母亲,代沟和差异相互碰撞,她生气孩子,生气后妈,更生气自己的错过和失去孩子,那顿饺子是她们最后的团圆饭,那串钥匙是家的图腾。所以她执意陪着儿子颠簸大半个山河,只是为了离别不再匆匆,为了弥补当初没有跟父亲告别的痛。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孩子终究忘了回家的路,成了她的故人,隔着他们的是山河,是文化,是一张下定不了决心的飞机票。过去的一切恍如前世,母亲还在等待,儿子却以忘记。
父子的沟通不畅犹如对金钱对时光莫大的讽刺,小时候想去看袋鼠,长大了我只想独立,孤独到连一个敌人都没有,更不要诉说珍重,后会有期。
牵挂是爱最痛苦的地方,也是我们纪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