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的一节《你的需求不是罪》。
人的基本需求主要有两个,那就是食物和性。
这是人最基本的需求,饥饿会吞噬内脏,而浴火会让一个人走火入魔。有了食物,可以填补基本的内脏需求(即基本的身体能力需求),没有它,生命就不会存在,所以它是人的第一需求。这个第一需求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以后,会产生第二需求,那就是性。人们对性的需求其实是和动物一样,想随时地得到满足,只是因为人类出现阶级社会以后,受到人类伦理道德的压制或压抑而被迫接受这个规则。
正是这种社会规则的存在,导致多数人在想像性的时候,就感觉有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在内心的压抑,是人们常常对性产生一种奢望,也正是这种需要和奢望才逼迫人们去建立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对食物的需求也是如此,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已不不要为食物生计而奔波的时代时,我们对食物的无限要求与我们的现实身体状态其实是在一种对抗状态,也导致人们对食物过分需求产生罪恶感。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围绕“需要有罪”和“我有需要”这个两个概念,来区分好人与坏人。当你认为“需要有罪”并不择手段的去追求需要和满足时,你对需要的人就认为是“坏人”;当你认为“我有需要”,你对需要的人的认为是正常需求时,那就是“好人”。所以,生活中的好与坏的评判,往往是我们内心对需求的认识。(当然,这种思路是抛开现实和阶级的一种想法,不能用现实的伦理和法律来评价)
再次,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也必须围绕需要建立起“负罪感”,然后带着负罪感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去体验需求在社会关系中的感觉,从而是自己内心得到满足。
最后,只有需求才是将人们粘合在一起,形成人类共同体的一种基本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食物,通过交往、爱情获得性爱,通过其他社会交流获得精神和物质满足。也正是人有这样的需求特性,才是人类形成群体性,形成社会。因此,只要有需要一定的罪恶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