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什么是心智?
学习的方式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1、讨论
2、教是更好的学
我一直认为谈话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过程。苏格拉底揭示所谓的思考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
作者说,他一直相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他当老师的时候,在他不停地为学生解答疑问的过程中,他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甚至超乎想象。
自己思考原本就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别人思考实际上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
兴趣
不管怎样,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了: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作者的观点是这是个顺序问题,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他说,没兴趣,事实上是结果,但是却被很多人当作不去做好的借口。
而且,当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做的事情,去做所谓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最终,他们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失去兴趣,然后继续声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然后继续幻想做另外的事情。。。
反思
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作者认为人类具有“反思能力”,也许就是人相比共同祖先的猴子猩猩的差异所在。
但无论如何,只要牢牢记住“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足以保证我们不断进步了——我们因了解这个事实而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自省机制。
控制自己的大脑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作者指出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
作者讲述了心理学家弗兰克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震撼。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他自己也在集中营里一直被严刑拷打。但有一天,突然有一种全新的思维意识击中了他——“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于是,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他选择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脑海里想象自己重获自由之后会做些什么事,会怎样把这些经历讲给别人听。。。
就这样,虽然他身处水深火热的地狱中,但是他却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现实的禁锢和束缚,在自由的天地自由翱翔。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听从大脑的自然反应,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可是,当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应该)控制我自己的大脑的时候,我觉得我居然不用死就可以从头再来,这该是多么神奇。
控制自己的情绪
1.对痛苦的感受被放大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
作者认为即便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对我们的痛苦往往并不十分了解。常见的情况就是,当我们觉得自己痛苦的时候,我们通常不自觉地想象自己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
当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真的明白,自己面临的痛苦实际上并没有认为的那么强烈。并且你可以时常提醒自己,即使在当下的状况下,世界上也有比你更加痛苦的人。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
2.我们天生会自我保护——遗忘痛苦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大脑天生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就是遗忘痛苦。
(这样看来,很多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失去记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嘛。)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中老年人,或者所谓的过来人,会说世风日下,但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有遗忘痛苦的本能,会不自觉地修补自己过去的记忆,从而让自己的过去更加美好而令人心满意足。
所以说,我们天生就是比较容易记住快乐美好的事情,而容易忘记痛苦的回忆。
可是当我们过于容易忘记痛苦的时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非常轻易原谅自己。
这样就可能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不断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为了避免踩同样的坑,我们除了可以记录和提醒自己,还可以尽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比如说背单词,你如果决定背单词特别痛苦,那么你很可能会不自觉就轻易忘掉每一个附着着你的痛苦情绪的单词的记忆。
比如说,给你的目标赋予足够重要的意义,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动力,让自己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说充满意义感和成就感,这样你会做得更轻松更坚定。
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多么有道理,暂时还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
谢谢你的阅读,记得点下面这个小心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