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大家好,我是N4104学员,来自河南项城的尚彩霞,喜欢读书,喜欢三毛的洒脱浪漫,喜欢杨绛的平淡朴实,也喜欢苏轼的旷达乐观。
苏轼的一首《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如叙述般讲述了自己面对风雨的态度,以及风雨过后的天朗气清的感受。诗中的风雨,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风雨,也可以指人生中遇到的不幸、挫折。其实自然界的风雨有时又何尝不是人生中的风雨?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往返学校的途中有很多次淋雨的经历,夏天的大雨模糊了视线,湿漉漉的头发粘在脸上;冬天的风雪打在脸上,像刀片从脸上划过,刺疼刺疼的,我没有心思关注自己的狼狈的样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现在的苦难当成一种享受,它就很快结束了吧。”中学六年求学的苦就这样咬牙坚持下来了。成年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磨练,当我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坚持下去的时候,眼前的困难就变成了垫脚石。有人说:“以前让你哭的事情,总有一天你能笑着将给大家听。”但是苏东坡,偏不,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能笑对困难,无畏的走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在第一次读到苏轼的《定风波》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诗,喜欢上了苏轼。喜欢上了面对风雨的袭击,且歌且行,不畏挫折,悦纳困难的乐观旷达的苏轼。
一首《定风波》让我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借着这首词让我更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相信每次风雨过后我们的世界会更清朗更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