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光过得真快,这不,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
以前觉得,没有大量地输入(阅读),就不会有输出(写作)。今年加入了新网师培训,和一群优秀的小伙伴超越时空聚拢学习,自然地受影响,看书——《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认真多了,笔记可能也是这些年阅读中从未有过的频繁。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如何将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展现在线性的句子里。学习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自我底蕴不够,看的内容、感悟,大多呈碎片化,于我是一种启发,但无法呈现清晰的脉络,供我完整地加工成自我的内容。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他分享了他近日读书。我顺势提出我的问题,无法整合看书内容。朋友安慰我,其实很多人都难以做到,这需要日积月累地训练。听闻后,也抚慰自己,或许量变就能发生质变。
就像现在,为了完成本周作业,在大脑中、手机里搜寻日常记录的点点滴滴,当看到以前写的关于上个班级师生生活的文章,忍俊不禁。我已离开他们半年多,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完全被岁月淹没。可就是那些文字,让我再度感受到,他们曾鲜活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好笑的是,当初被那群调皮捣蛋的学生气得要死,如今看来,他们的率真才是真正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此刻坐在窗前,独享孤独。这两周,都在阅读《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书中说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而且他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对知识的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够抵达的上限。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时候,他理解的高度也就是课程及课堂能够达到的高度。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个体学生的学习会局限于“跳一跳,摘桃子”的有限水平,而群体学生的对话也同样会停留于菜市场式的表面热闹。”这句话我解读为老师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高度,老师对于知识的引导方向,引到何种程度,学生会受很大影响。“理想的课堂是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这就是常谓的“教学相长”。
我的教学相长在哪里呢?曾经那个班级的学生给我留下的感动,会让我更加珍惜未来的师生生活,也告诉我不要被学生出于天性眼前的事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他们对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当然,我也告诉自己要不断努力学习,比如身为语文老师,就该啃读更多专业书籍,首先必须做好文本解读,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生活中将知识与成长融为一体。我该做好他们的引路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世上最好的保险,就是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棒的自己。跟随团队,记录日常点滴,也是为了捡拾时光的足迹,看到成长的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