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京的电影《战狼2》大火。吴京扮演的硬汉“冷锋”形象也深入人心。
这是一部好电影。值得夸赞。
但是最近却不知哪来的风潮,开始嘲笑起来“娘炮”的男生。
在知乎还看见一篇文章,说你选择吴京还是鹿晗吴亦凡,决定了一百年后的国运。
看完之后让人心生不喜,在知乎文章开头还说“很高心看到这么多赞,说明主流知乎er的三观还是正的,国家之幸。”
曾经我们杀马特流行的时候,这种风潮简直席卷全国。但如今回头再看,不也是带着笑意吗?
曾经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时候,有多少人批评他摸胯动作的不雅,面容的的奇怪,但现在回头,那可是一个时代啊。
所以我绝对不会觉得,喜欢鹿晗或吴京会影响一百年以后的国运,但如果我连喜欢鹿晗的权利都没有,这才是该担心国运的时候。
而且在这篇文章里反复提到的“男人本该就是这样”、“我宁愿以后我的孩子成为一名糙汉,也不愿把他培养成一名“娘炮”。”
我从未觉得“糙汉”就比“娘炮”高贵。
在父权制社会,糙汉子往往被视为男性气质的体现,并且得到夸赞。这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在这种社会情境下,劳动力是主要依靠男性,那么男性体力的健壮的确是种优点,因为这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体力劳动不再是创造资源的主要方式,社会在进步,我们有了选择权。无论男女,我们可以选择阳刚霸气,也可以选择柔情似水。这才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而对所谓异端的打压,反而往往是不幸的根源。
台湾的一个小男生叶永志就是一个牺牲者。
他就是一个有着与“阳刚”气质相反的男孩,外形秀气,举止温柔。就因为这些外表上的不一样,他在学校时常遭受欺凌。他不敢去上厕所,因为总有其他男生包围他,要拔下他的裤子,“检查”他到底是不是女生。他反抗,他求救,可是最后都失败了。在上完一节他最爱的音乐课之后,他倒在了厕所里,血流不止,经过急救,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这个小男孩绝对不是这种观念的唯一受害者。
我们光想想自己周遭,是否能记忆起学校总有个被大家说“娘炮”男生被大家孤立,排挤?
看看视频中叶永志的妈妈在舞台上,大声对台下的同志们挥手,告诉他们“你们要勇敢”、“你们要做自己,不要怕”。台下有多少人因为这句简单的鼓励泪流满面,他们平时又经历过多少不应承受的委屈与困难。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不是天生的,是造就的。
男性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性别不仅仅由自己的出生决定,性别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从我们懂事开始,所有人就告诉我们,男孩子要怎样,女孩子要怎样。
性别气质是文化与教育经过无数人的传递而形成的,它本身没有好或者坏。不应该说男性或女性就一定要怎样。
因为如果有人选择不这样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他/她往往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挤、孤立乃至欺凌。
可是,人要做什么样的自己为什么要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为什么不能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就要被打压?
为什么不一样就要被歧视?
去包容那些不一样才是社会的进步,
而那些偏见、欺凌却往往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社会幸福的本源,在于多样化。
我们应该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真实的样子。
男性可以阳刚,也可以温婉。
因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的男性从外表看起来再柔弱,灵魂深处也有丝毫不容弯折的东西。
而有的男性,即使外表再刚强,扒开他的肉体看灵魂,也有可能是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