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因为年少时的经历而导致价值观扭曲的,还有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曹七巧的父母贪图钱财,大哥微胖攀附权贵,将她嫁给了没落大族姜家。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出身平民的她,在江家处处遭受冷眼和排斥,得不到任何认同、尊重和爱。
七巧虽然粗鄙,却也渴望健康的身体、真正的爱情和真诚的关怀,但这些她都无法得到,郁闷和痛苦如深渊,一点点将它淹没。
但曹七巧还是咬牙留下,因为二房太太的身份能够继承姜家财产。她被金钱这把锁牢牢锁住,小心翼翼,动弹不得。
得不到爱的滋养,七巧的心灵不知不觉间扭曲。金钱成了她唯一的执着,渐渐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
终于熬到丈夫、老爷相继去世。分家的时候,七巧终于如愿继承财产,那时的她已毫无人情味。曾经寄托幻想爱着的意中人来找他,也因疑其骗财,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唯一的爱情葬送掉。
后来,曹七巧虽然搬出了姜家大院,逃离囚笼,但最青春美好的年华已经过去,她的内心早已腐烂,散发恶臭。用她的话说,人生在世还不就那么回事儿。除了钱,什么都是假的。爱情是虚妄的,亲情也是靠不住的。她有了钱,却因为没有爱,也丧失了爱的能力,活的越来越不像一个人。
儿女长大,七巧偏偏跟儿媳过不去。她嫉妒儿媳有幸福的性生活,因为她没有,而气死两任儿媳。女儿十三岁了,还强行给他裹脚。到女儿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偏从中破坏。
她甚至让自己的一双儿女吸食鸦片上瘾。
作为母亲,七巧变成了杀害儿女的刽子手,变成了剥夺儿女幸福的恶魔。
三十多年来,她带着金钱的枷锁,自己不好过,也不让别人好过。他扭曲的价值观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身边的人,片甲不留,鲜血淋漓。她一生都生活在欲望,仇恨和报复之中。
接连不断的打击与伤害,让叶文杰对人类绝望。情欲与物欲的双重煎熬,使曹七巧活成了地狱幽灵。她们人性的变态与扭曲,皆因起年少时的经历造成。
也许你会说,她们都只不过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让我们感叹而已。
那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呢?
当张扣扣为母报仇的那一刻,他是疯狂的。如果不是十三岁他亲眼看见王家三兄弟杀死母亲而无能为力,如果不是出了一点钱,杀人凶手就被赎了出来让他对执法部门的失望。他可能不会选择做特种兵,不会不寻求法律的手段而葬送自己的未来。
还有希特勒。
这位惨绝人寰的二战始作俑者,让无数的人失去家园,失去生命,战争中的种种罪行让整个人类蒙羞。尤其是对犹太人的残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了解一下他的童年和少年,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希特勒虽然学业成绩差,但是他的绘画相当出色,一度是个羞涩乖巧的男孩。然而,父母近亲结婚,他的与众不同不被接纳,老师的责骂,犹太同学的欺负,懦弱的他把这份恨意深藏在心底。后来,他又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对社会极度的没有安全感。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参加维也纳美术学院的考试也两次被拒绝……
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年少经历,也就明白了他们为何如此选择。一个人成年之后的行为和他们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而青春期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会影响一个人是人生的走向。
芸芸众生,都是在家庭、社会给予的环境和教育中成长。年少时不同的经历,极大程度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成年后所做出的选择。
叶文洁、曹七巧如此,张扣扣,希特勒也是如此。
或许曹七巧幼年没有那样的,没有嫁入姜家,而是选择了爱她的一个普通男子结婚。日子久了,生了孩子,总会有一些真心的吧。
如果张扣扣没有在十三岁经历那刻骨铭心的事,或许他会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
如果希特勒没有经历童年的那些苦难与屈辱,也许他会是一位画家,或者是一位建筑学家,也或许流落街头,但至少不会变成一个战争狂魔。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童年与青春期是人生的春天。应该充分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接受爱的滋养,才会开出美丽的人生花朵。否则,在秋季的枝头挂上的会是一枚枚的毒果。
天才、疯子和恶魔,其实只有一念之差。越是强者,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越大,走向美好还是造成毁灭,由他们的价值观的取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