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繁忙暑假过去了,亲育两个年幼宝贝的我,借着自然观察课程小组活动才有机会有时间亲近山野,静下心来感受海舌春去秋来的变化。可能是因为阴雨不断,本就萧瑟的海舌更显清冷了,雨下得时急时缓,抱着无论什么天气都是自然观察好天气的美好心态,依然扛着风迎着雨走在那条熟悉的林间水边小道上。保护洱海行动以来,大理严格执行环洱海退耕还林退田还湿地的政策,春天来时种满庄稼的土地疯长了很多禾本科的植物,密不透风,这样的措施想必对环湖周围水质改善肯定是有价值的,没有人为的耕种,也就没有人为播撒农药化肥的必要了,但这背后复杂的利益纠葛,不知道又如何来实现各方面的平衡。来到海边,抬起头来,远处白鹭起起落落的飞着,枝头停留着一只不断抖落身体上雨水的黑翅鸢,水里三三俩俩的䴙鹈悠闲的在水面上钻进钻出。我们沿着洱海边走了整整一圈,湿润的空气,软硬刚刚好的“海风”,层次丰富的苍山,幻化多变的云彩,让人身心无比愉悦放松。
美味午餐后,按照事先老师分配的正反方小组做辩论准备,我是正方小组:人类的行为可以抑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我倾向于对人类的未来持相对积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人性对利益的追逐是无止境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因为人类短视的行为而给自然环境也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很多方面目前看起来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野生动植物因为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带来的物种毁灭也呈加速趋势,看起来人类对于环境的索取和野生种植物对特定环境的依赖是严重冲突的,这种趋势听起来怎么都是让人更绝望,但是人性有趋利特质的同时也同样具有避害的理性思考能力,借助工业革命一百多年来的试错得失,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对于所有人生存的价值,甚至也可以谦卑的认识到人类也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度的索取和肆意的破坏最终对于人类而言也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果的力量同样适用于自然法则,借助物质财富的积累,借助科技的进步,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前提下,不断尝试对于环境更有利的互动模式,遏制住环境恶化的趋势,少数发达国家走在保护前列,带来直接的示范作用,在实现人类幸福和保持环境可持续改善中找到一个尽可能好的平衡。作为每一个具有环境意识的个人来讲,敬畏自然,索取有度,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环境友善,实施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行动,和环境温和互动是切实可行的。
我会告诉我的孩子,我们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带他们来到大理的,这份美好需要每个人付诸努力倍加珍惜,我们享受的同时更要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