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礼仪之邦”的美名享誉中外的重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礼貌使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一个注重自身修养、注重礼仪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
说到这儿,大家都可能会问了,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是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使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准则。对个人来说,礼仪就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体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直观反映。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处处皆有礼仪。 一个人懂得礼仪、遵守礼仪,就会提高处事能力、提升人格魅力、体现内在修养。礼仪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思索和遵循。
那么礼仪的作用何在呢?
在越来越重视合作和交往的今天,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从道德角度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人的内在素质后修养的外在表现;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心灵美的外化;从传播角度看,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一个媒介表达出尊重友善的情意;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一种技巧,使交际中有效的沟通方式;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待人接物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从法制角度看,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治国安邦的途径之一。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 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习俗礼仪、文书礼仪、涉外礼仪、职场礼仪等。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要学会文明交往、礼貌待人。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和礼貌,那他就会丧失自尊、自重、自信、自爱,就会缺乏与人交往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