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让自己更快乐,远离痛苦?
这个问题我想不到简单通用的答案,因为在不同的状态下,需要不同的方法。但是如果找到痛苦和快乐产生的原因,也许会更容易找到当前状态需要的答案。
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是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反思自己的情绪变化,观察这个世界,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在众多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理论中,找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比其他任何的理论都有更强的解释力。其实这个规律并不稀奇,很多人也都已经观察到,认识到了,但是很少人能够用这个规律来分析遇到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内省。
这个规律就是:
- 当现实结果低于我们的预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痛苦,当现实的结果超出我们的预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快乐。
我把这个规律叫做“预期偏差”。
一个一直对你很热情的人如果突然对你的热情少了一点,你会感到难过,另一个一直对你抱有敌意的人如果对你表现出友善的一面,你会感到开心。因为一个低于你的预期,另一个超出你的预期。
一个一直做坏事的人开始做好事了,另一个一直做好事的人开始做坏事了,你会觉得第一个人更可爱。
当你失去一件东西的时候,最初会非常的痛苦,因为现实结果低于你的预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不再那么痛苦了。因为这段时间,你的预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前天,昨天,你没有拥有那件东西,所以,你知道今天,明天也不会拥有这件东西,这个结果是你可以预料到的,并没有低于你的预期,你不再为这件事痛苦。
当你得到长久以来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的时候,最初你会狂喜,因为现实结果超出了你的预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你之前得到的东西,会变成理所当然,前天,昨天,你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你知道今天,明天也会拥有这件东西,这并没有超出你的预期,你不再为这件事快乐。
用“预期偏差”来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会很容易理解了。人质最初被绑匪劫持的时候,预期会得到残酷的待遇,但是在长期被囚禁的过程中,实际得到的待遇超出了人质的预期,人质感受到了快乐,所以对绑匪产生了感激之情。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预期偏差”不仅适用于人,对动物也适用。
有一个动物实验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两只猩猩被关在相邻的两个笼子里,饲养员向一只猩猩的笼子里投进一块石子,猩猩把石子捡起来交还给饲养员,然后饲养员会奖励给猩猩一个香蕉。整个过程被另一只猩猩看在了眼里,然后饲养员给另一只猩猩投了一块石子,另一只猩猩捡起来,交还给饲养员,但是这一次饲养员没有奖励香蕉,而是奖励了一根黄瓜,这只猩猩把这根黄瓜丢了出去,并猛烈的摇晃笼子的栏杆,向饲养员吼叫。
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第二只猩猩感受到了痛苦的情绪,它看到了第一只猩猩得到了香蕉,所以预期饲养员也会给它香蕉,最后得到的却是黄瓜,这低于它的预期,导致了它的痛苦。如果饲养员不来,猩猩会安安静静的在那里呆着,不会感受到痛苦,如果饲养员没有给第一只猩猩香蕉,第二只猩猩会因为得到了黄瓜而开心。
接下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下一个问题:
- 是不是只要调低自己的预期,就可以让自己快乐了呢?
调低自己真正的预期,是很难做到的。
在你想要把自己的预期调低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真正的预期,把这个真正的预期往下调,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当结果低于你真正的预期的时候,你就会不开心,那个调低的预期是不会起作用的。你可以控制你表现出来的情绪,但是内心深处的情绪是无法随意控制的。
如果太阳过去的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我们会预期明天的太阳也会从东边升起。我们对事情的预期是根据我们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推理得出的,当现实结果和预期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会自动修正自己的想法,使下次的预期更符合现实结果。我们对未来的预期越准确,越有可能性做出更优的选择,更容易获得成功。假如我们真的可以控制自己的预期,让它偏离实际,相信了自己的谎言,结果很可能会让我们做出更多错误的选择,遭遇更多的失败,更多的失败会让我们的预期变得越来越低,最后沦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 所以,我们总会遇到现实结果低于预期的情况,也总会遇到结果高于预期的情况,我们的情绪就在预期偏差的作用下,不断的起伏波动。
这篇文章里讨论的痛苦,其实只是狭义的痛苦,有一种情绪造成的痛苦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有时甚至超过狭义的痛苦,这种情绪就是焦虑。我会在后面单独写一篇文章来分析焦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