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割杂草喂兔子,在田埂边、坡地旁,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匍匐散漫的茎叶占据整个地面,宛如一张厚实毯子的小草。一般单株的很少见,都是成团成团出现。问母亲这杂草的名字,母亲随口一说是“刚度草”,(上海方言,傻瓜的意思)也不知道它怎么会有这样的名字?
我内心是不接受母亲随口说的“刚度草”,但那时的我确实不晓得它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翻开了《救荒本草》。在《救荒本草》的手工绘图本中,有一页上明目张胆写着它的名字:婆婆纳!
它的名字竟然叫婆婆纳,为什么是这样的名字?书中记载:婆婆纳,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最小如小面花靥儿状,类初生菊花芽叶,又团边微,花如云,头样味甜。救饥采苗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虽然书中说明这婆婆纳可以食用,但从来没有胆子尝试着吃一下,到底是什么味道。至于它的名字为何叫婆婆纳,实在理不出什么头绪,这草,这花哪里与婆婆有关系呢?
常见的婆婆纳有两种,主要的不同就是开花的颜色不同,一种蓝色一种淡粉色。蓝色的是“阿拉伯婆婆纳”,或叫“波斯婆婆纳”,蓝的有妖艳感觉,原产于亚洲西部及欧洲,为常见外来物种。淡粉色的是“婆婆纳”,花形比“阿拉伯婆婆纳”略小,花梗要短许多,很容易区分。但在上海本地来说,看到的婆婆纳几乎都是开蓝色小花的阿拉伯婆婆纳。阿拉伯婆婆纳名字的来源是从它的学名直译过来的,国内关于它的记载也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这种草每年从10月初出苗呈现绿色,在整个冬季,植株除了部分略带紫色外,一直保持深绿色。到第2年3月前后,90%的植株返绿并持续到5月。整个冬春季节这种小小的草较好填补了草花花坛裸露地表不足,曾经的杂草竟然也成了秋冬季花坛的主角,而且这杂草秋冬季开始有蓝色或粉色的小花散布其间,又细又密。
我小时候见得多的是阿拉伯婆婆纳,它开的小花,花是一种幽幽的蓝色,密密扎扎的在绿叶间,由于实在是太小,是那样的不引人注目。但这蓝色是那样的纯净,花又极小,看来很像草地中卧着的蓝色萤火虫。春天时的绿叶也是茸茸的,瘦怯怯的娇嫩。在春暖花开的果园,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与此时的众芳相比,在果树边的它实在普通和单调。
仔细观察婆婆纳的花,你会发现,花虽然小,却是美丽、精致,花冠上有深色的条纹,两个雄蕊相对而望,含情脉脉。婆婆纳的果实为蒴果,具两深裂,倒扁心形,有人将这个形状说成外卵状,虽然形象,但有些不雅。
婆婆纳的叶子不大,在一厘米之下,心形至卵形,有4到8个深裂,形状和香菜叶子有些相似,在有些地区叫它“野芫荽”,芫荽是北方对香菜的俗称。但是香菜的颜色一般都是翠绿色,而婆婆纳的颜色比它深得多。
婆婆纳还有其他名字如,“野芫荽”、“二月兰”、“星星草”、“双铜锤”、“双珠草”、“肾子草”、“卵子草”、“石补钉”。这些名字的由来多是从它的某种特征的表现,比如野芫荽是从它的叶子形状得来的,二月兰是由于开花的季节和色彩,卵子草和肾子草名字的由来是从他果实的形状得来的,而婆婆纳、星星草和石补钉是从它开花的样子像是婆婆纳得鞋底一样又小又密(这种说法我感觉还是有点牵强)。
常见野草中带有“婆婆”二字的还有婆婆丁和婆婆针,婆婆丁就是蒲公英,挖过蒲公英的人都知道,蒲公英的主根明显,经年的根还覆盖一层黑色,似一根钉,蒲公英的叶为基生,似一个大钉帽,所以蒲公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黄花地丁。对于地丁草,还有紫花地丁和百花地丁,其实同样叫地丁,其实长得差别还是很大。婆婆针就是鬼针草。这些名字中带婆婆的,似乎总和勤劳的婆婆沾边,或许当初的第一把草的割取确实和婆婆有关吧。这些名字总会让人有亲切感。似乎还有人将婆婆纳名字的来历演绎为一场婆媳的故事,那也只能称之为民间故事,读来总觉得不靠谱。
过年前回老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丛丛的婆婆纳在路边铺展着,那小花诱使你蹲下来近距离观察,忍不住拿着手机拍一张那蓝色小花的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