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探索的经历
每当我们看到别人,每天忙着做计划、打卡,看到他们完成一件件事,我们都会感到特别羡慕。所以记得有一次,大概是2016上班年,当微课社群满天飞的时候,我也被卷入了其中,在职场充电宝听了一次时间管理的微课分享,并且随后也关注到了一些时间管理专家的公众号,很受启发,感觉太厉害啦,生活还能因为这样管理起来,就会如此高效有趣。想想自己如果自己学会了时间管理,那我不效率爆棚,大大加速自己的成长步伐,想想都是特别激动,于是我就开始慢慢的去看一些公众号文章,随后也买了几本书,比如(番茄工作法)、小强升职记,以及一些购买了付费喜课。明白了原来所谓的时间管理有一个共同方法就是,列清单,然后一项项完成即可。
于是,开始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为自己列每日清单,尝试写晨间日记,但发现最后坚持几天就失败了。感觉总有哪不对,学起来也特别吃力,所以也就慢慢冲淡了。后来似乎在网上我有接触到了“三件事”工具,不过感觉不太适合我,并且下载了尝试了许多时间管理app,想起来,以前所有的尝试都是-在器物层面的努力,属于一种低效的折腾罢了。
直到12月份的时候,关注到永澄老师,并且在网上搜索他的课程,阅读公众号,以及前段时间参加永澄老师目标达成术在行目标达成入门课。才知道一切明确自己的目标,澄清目的是多么重要了,还有黄金思维圈的启发,遇到事情多问个why,询问自己的假设是什么,我们才能看清一个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这也是老师常说的本质导向,一切问题只有深入了本质,才能真正解决掉它。否则,要么重复瞎折腾,让自己陷入纠结痛苦当中,要么关注方法层面,即所谓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努力。真得要把自己搞得像个培训师是什么,忘记了我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去了。
所以我们会明白,大部分大家认为的日计划的样子,例如:便签式,列表式、日程式还有最强大脑式是多么不科学了,也常常就算是我们制定了也拖着不完成了吧。
如何审视和看待日计划及我的理解
今天早上看到永澄老师的文章(永澄:是什么每天在驱动你每天的任务),感觉确实验证了以前的哪个症结所在,即像永澄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只是站在低纬度看待日计划,那我们就很可能无法发挥日计划的真正作用。如果不能切换视角,如何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如果不能逃离日计划,就会像很多人一样,12345都有,但是生活依然杂乱不堪。
那么到底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日计划呢?三个字:“项目化”。项目化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按照项目的样子去推进执行。项目是指一系列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必须在特定时间、资源限定内,依据规划完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一个个不断堆积木价值积累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八部分:
1.你必须要明确做一件事的目标与目的(PORT)
2.你必须要把目标细化形成RSQC.
3.你必须要有获得成果说明(Result)
4.必须要安排任务并对项目进行排成
5.你必须要做好工作记录记录
6.如果高级的话,可以使用分身工作化一次萃取多次经验
7.你必须要获得成果
8.你必须要复盘
当今天看到项目八步法,立马让我想到目标达成术,永澄老师带我们开始通过实践安排一周的任务,并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制定并且执行,难道不是一个科学的小项目管理吗?
澄清期待、明确目的、细化目标、成果导向、每天反馈记录、输出作品声音进行复盘,这不就是一步步推进,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吗?
当然很开心的是,这次的学习真是物超所值。我获得了:
1.重新对目标管理这个陌生又好奇的领域有一个相对系统的了解
2.并且学会如何切入其中,如何使用来提高自己目标的规划与做事的效率
3.第一次引领自己在简书上输出作品声音
4.认识一批共同成长的伙伴,满满的能量
5.还有令我意外的奖项
最后总结一下:
就像我们最终会理解时间与时间管理一样,时间其实本质上是不可管理的,时间实质是一种资源,一种能够被利用来实现我们目标的资源。而时间管理根本也不是管理时间。而是一种管理手段/方案。
如果总站在低维度投射空间,总是会让我们误以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行,而真实的世界通常都会给你闷头一棍,或者是一顿暴打。
认真思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转换到关注事情背后的价值,请不要再做低效的折腾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