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在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时,一直很困惑——我真的需要制定年度目标和计划吗?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是否需要”(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是我是否有能力完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每年都定目标、做计划,可是从来没有真的完成过,甚至60分也没有,基本是三分钟热度,早期就放弃了。
估计很多人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样,认定这是自己不够自律,不够自控。
但这并不是原因的全部。或许我们可以跳出自身能力的原因,转换一个角度——钥匙在别处,比如说 「目标」本身。
问问自己:我们的目标和计划是否合理?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想要做的事/目标竟然是不可完成的,甚至是假的、空的。
大部分人年度目标/计划实现不了,可能就因为四个字:假、大、空、全。
假:目标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时激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去年我因为看了网上拉小提琴的视频,一时兴起,决定学小提琴,花了3千块买了小提琴,花了7千块买了课程,一年了,我的小提琴课还有2/3没上;看到了别人手绘很漂亮,我也想学;看到别人羽毛球打得好,我也想请教练……这都是一时激情的假目标。
大:目标超出能力范围。有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了每天30分钟的任何形式的运动,30分钟并不长,但是每天做同一件事情,绝对是超出了能力范围。
空:写下了目标,但没有落实到计划。这个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就拿日常事务来说,当你在自己的清单里写下“这个周末我要读一本书”这样一个目标后,你以为到了周末就可以完成,可是你甚至都不知道要读什么书,书本是否已经有了,什么时候读,是否有合适的环境读,需要预留多少时间读……看似简单的目标,但是没有计划,没有具体的下一步行动,也同样无法完成。更别说“我要去台湾旅行”、“我要学会画画”、“提升写作能力”这样更加宏大而又模糊的目标了。
全:贪多求全。新的一年里要减肥到130斤、学会小提琴、提升制作ppt的能力、学习新媒体课程、每周跑步3天、看40本书。如果还能够考上研究生,拿几个资格证书就更好了……如果你有很多目标,一方面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没有聚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还违背刻意练习的法则。
如果你刚好定了自己的目标,不如用这四个字好好审视一下,是否有一些目标是不合理的,在审视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调整,让其符合自己现有的能力和资源。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SMART原则。如果符合,那么目标的实现概率就会大很多。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举一个正面例子。“今年,我要读40本书。”这个目标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数量是50;可以达到——在能力范围内;和其他目标有相关——“每周写一篇文章”;有期限——一年。
举一个反面例子。“我要学会小提琴。”这个目标是具体的,但不可能衡量——如何才算学会?会弹《晴天》算学会,还是《两只老虎》?不确定是否可以达到——也许自己基础很差;和其他目标没关系——除了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外,对我目前提升职业竞争力没有任何作用;没有期限——3个月还是半年?
当然在此之前,你需要确定你的目标是否是假的。一个不走心的目标就是假目标。
怎样才是走心呢?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经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他每年都会公开自己的新年计划,2014年的目标是学会说普通话。最终实现了吗?
他当然实现了目标。那他为什么要学中国话?
在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说:“有一个原因促使我决定学习中文: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她的祖母只会说中文,当我用中文告诉她,我将和普莉希拉结婚时,她一定会很惊喜的。”
我想大家都会被小扎的话所打动,他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很温暖,很有吸引力,这就是走心的感觉。
走心的目标就是一个让你怦然心动的愿景。
每当你想起这个画面,它就能够源源不断给你提供动力。在感情世界里,你是否曾经体会过:每当想起那个TA会你为做的事情,而露出迷人的笑容的画面时,是否马上动力十足了呢。
如果是,为何试着把这种感觉运用在自己的目标上呢。
跟自己的目标谈一次恋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