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张校长跟我们文综组的政治、地理老师以及语文老师还有初中历史老师一起过来推门听课了。
说实话,他们临时来听课,还是让我有些许紧张的,毕竟没安排没准备,完全突发过来,不过也马上正定下来了,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走。
我今天的上课主要是一种常态课,不是那种公开课的表演课展示课,较为常规。
好在基本任务也完成了,大家也评价还高,但是还需要好好的总结一下。
明天上午进行文综组教研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进行评课。首先我要先发言,主要是讲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不足之处以及反思改进等。
那就先说说设计思路。
这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讲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上承第三课秦朝大一统,下起第五课魏晋南北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课跨度比较长,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到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跨度400多年。
依据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再结合纲要教材和学生学情,针对这课跨度时间长知识点多线索不明确问题,我首先给本课确定了一个主题,或者说主线,那就是大一统。围绕着汉朝的建立再到巩固,再到它的灭亡,以及留给我们的反思,确定了这样一条主线。
有了主线,有了主题,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课就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导入部分主要是通过时间轴。历史有个核心素养叫做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去把上节课的知识点跟这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时间呈现出来,可以说一网打尽,让学生一目了然。
上课呢基本上是按着预定的节奏来进行,因为本课内容较多,所以这课主要是分为两课时,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亮点有:
1.充分挖掘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除了正文部分之外,还有非常多的辅助性资料,如史料阅读历史纵横等等。如再讲到汉初无为而治的背景时,用的是教材导入语上的材料,在讲到董仲舒的思想内容时,用的是教材历史纵横的资料。充分挖掘教材,使学生理解吃透,同时又不给学生另外增加负担,培养学生树立以教材为纲的意识。
2.构建主题线索,明确教学目标。
本课中心词语是大一统,围绕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巩固大一统——汉武更张”,“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和“回望大一统——两汉文化”四部分加以展开,以时间为脉络,以内容来填充,使学生心中有线索,脑中有目标,学有所获。
3.穿插趣味故事,激发课堂活力。
历史课要上好,成绩要提高,让学生爱上你这门课是一种好方法,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上课幽默加以故事学生自然就喜欢了。在课堂上穿插趣味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汉匈关系的时候讲到了白登之围和冒顿单于写信吕雉的故事,讲汉武帝军事斗争时则提到了大汉双雄尤其是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这些呢,给课堂增加了活力。
当然,更多的是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主讲互动少。
我们是30个人小班教学,但是没有充分的发挥好,按理说应该是分组合作讨论的,多一些师生活动的。但是呢因为教学任务较重课时又较少,知识量多等原因,课堂变成了以自己讲为主,差不多一言堂了。
2.任务驱动待加强。
因为主要是教师讲的多,所以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就少了,因而在讲课过程中主要靠同学们集体回答,缺少个人深度的延伸和思考。
3.讲练结合缺少练。
虽说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内容,一节课讲不完,但是如果能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几题高考题或者模拟题效果会更好,马上讲练结合,温故知新,强化理解记忆。
所以接下来改进的几个主要方向主要有:
1. 充分信任学生和调动学生。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多一些学生互动,多一些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自己亲自做的得出的答案比老师给他们讲的更为记忆深刻。
2.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要沉到书本中去,沉到学生中去。课堂多一些情景设置,多一些任务驱动,以此来带动学生。同时课件制作精益求精,力求给学生美感。
3.探索教学考评一体化。
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学的背后,需要大量的阅读。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思考探索教和学以及考和评之间的关系,怎么做到环环相扣。
问题还很多,还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提供意见,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