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28日,成都举办了第一个“蓉漂人才交流日”,本想着也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活动,在睡觉前能看一下新闻,了解一下官方的动作,却不想还未下班,就在某一个行业群里看到了这样的消息:
按我往日的性格,真想回她一句“守不住饭碗是你自己辣鸡”,但是如今已没有那种冲动了,因为我知道她的这句话看似抱怨,其实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已不用我再插刀了。
2
从两年前毕业留蓉以来,就看着成都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房地产)一路高歌,杀进了 “新一线”的阵营,甚至有说法——成都已经超过了杭州。
规划新区、大厂落户、高校南移……这些变化时刻在召告着成都已经不在是那个“少不入川”的蜀地。自去年成都限购又开启了本科学历落户的绿色通道之后,我见了精挑细选过最后落户成都买房安家的年轻人,也见了因为各种原因拿不到北上广户口又风尘仆仆回到成都的中青年。
那些早上七点就在取号机前排队的人,在公安局办证中心大厅长长的队列里,谁的心里藏着孤独,谁的心里掩不住欢愉,一目了然。
那些往返在房管局各个窗口,不停取号、办事、再取号的人,手中那个薄薄的文件袋,装着的可能就是TA毕生的追求。
3
回到之前说的,城市升级给外地人带来了机会,也给本地人带来了压力。这些变化至今都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人才引进带动了成都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外地人哄抬房价,甚至抵抗把高新区和天府新区划入成都范围(然而啷个可能嘛),配合着某些愤青的举动,着实可笑。
相比部分抵触开放的人,更多年轻人对成都的评价都是包容、多元、古朴中带着几分international,而也正是这些看似互相矛盾又完美的特质,让他们选择留下来,陪着这个城市晨起日落,年复一年。
90年代生人从小受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甚至在我们背着录取通知书,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个陌生城市的时候,依然相信“天助自助者”。
“蓉漂”之所以愿意背井离乡,甚至从故土连根拔起,除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情况,更多的,应还是那些不知名状的“理想”催化。
即使在这个城市中初尝爱恨,体味凉凉,明白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和有的人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的铁则,他们还是会像童话故事里的小蚂蚁小蜜蜂一样,兢兢业业,生生不息。
敢于漂泊的,都是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