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
晨诵是一种精神。一种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师生能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如果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会使晨诵有更深入学生的心底,这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远的印象。
一、晨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每一首被我们选择的日常诵诗。晨诵以诵为主,不能进行过多分析,也不要过多进行技巧指导,老师不能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以免破坏诗歌本身与晨诵的氛围。
晨诵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共读。自由单独的吟诵,处理好诵读与感悟、个体读与齐读的关系。诵读为主,感悟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晨诵诗不强求学生背诵,它注重的是“诵”,而非“背”。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背诵,一些诗学生能熟读成诵。晨诵贵在坚持,在于形成一种习惯,比如一周或一段时间结束后可以将所诵读过的日常诵诗,串在一起,进行一个小小的庆典,学生会在愉悦的活动中对诗意有了深入的理解。
用一首每周诵诗开启黎明,然后,学一首新诗,或者,将一定时间内,譬如一周或两周内所学的新诗集中起来反刍一遍,玩味一遍。若当天有学生过生日,那么那天的晨诵就围绕着这个孩子的生日送诗,而成为朴素隆重的庆祝。
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晨诵主要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理解诗意的基础之上会使学生有了新的提高,自然会促成学生自创诗歌。
二、晨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理解意思
“朗读”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它本质上是一种“念读”,其主旨是将书面文字清晰准确地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听众,它不追求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而重在以义喻人,即追求听众对朗读文字全面、准确的理解与理智的思考。“朗诵”则是更高层次的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朗诵者借助语速、轻重、停顿等等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换为一种艺术表演,因此,具有表演的成分。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联系孩子生命和生活实际理解意思,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诵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将文字赋予灵性,加入色彩,引领走进文本,产生共鸣,用声音表达作者的心声和思想感情。
选择晨诵诗歌的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诗歌本身传递出人类的愿望与情愫。如专门挑选了送给男孩子的《跳水板》,送给女孩子的《我不做丑小鸭》,在晨诵中,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学科带给他们的学习快慰以及成长的欢欣。
三、晨诵,画面的刺激让学生理解意思
晨诵时,特别的诗句,利用课件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用文字构建画面。目的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过程中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
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所以要让学生消除恐惧,用优美的画面,带着一种安全感,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晨诵中诗歌想象的画面,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的过程,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中诗歌想象的画面,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的过程,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氛围。
每日的晨诵,改变了教师,改变了学生。班级里,课堂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味。一首首晨诵诗,时时拨动着学生心中诗意的琴弦,学生生命的黎明时分,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前方的路途遥远,坎坷而又充满希望。以“晨诵”为中心,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歌的意思,以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让诵读成为每个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晨诵就真正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