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见朋友带着儿子逛街,手里一大堆学习用具。仔细一看:拼音读卡,算数题卡……我问朋友,这是要干什么?朋友说,打算今年让儿子上一年级。因为幼儿园开会说,今年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年龄已经放到了12月底。
朋友家的孩子生日在11月份,也打算让孩子今年入学。但是觉得自己家孩子的拼音和算数掌握的不够好,所以想要自己给儿子补补课。看着身旁拿着彩泥不断挤捏的孩子,我微笑着说:“宝贝,你马上就是小学生了!”孩子没有回答,却是一脸的茫然。
在和朋友的交谈中,她说出了自己的焦虑:别人家孩子拼音掌握的特别好,可自己的儿子连声母和韵母还有些混淆。加之算数也不是很敏感,觉得自己家孩子啥啥也不会。我劝朋友说:“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一定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慢慢来,比较快!”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了战场上的一颗棋子,非要幼小的孩子冲锋陷阵,而且还必须要求孩子战胜一切敌人。为了孩子能赢,家长就给孩子制造各种盔甲。然而,却没有看到孩子在重重的盔甲之下,踽踽独行的背影。
孩子似乎在重重的盔甲之下在大声呼喊:“我很累!”为什么那么着急把孩子送入小学,为什么一味给孩子提前灌输知识,一切的根源就是家长的焦虑与攀比。
1、别人家的那孩子(比较心理)
在一个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孩子最讨厌的一句话是什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的答案一致: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们总是脱口而出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却忽视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孩子的心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家长的这句自认为无所谓的话,其实早已经深深刺痛了孩子的心。
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当女儿流着泪对我说:“那你去找别人家的孩子做你的孩子吧。”我释然了,孩子是自己生下来的,就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养育。比较只会让孩子丧失信心,离自己越来越远。
在“别人家孩子”阴影下成长的孩子,不会是一个阳光的孩子,反而是一个为了父母脸上有光而努力奋斗的机器。在《你会怎么做?》这档节目中,一位母亲在饮品店辅导孩子写作业,期间不停的否定孩子,各种嫌弃孩子笨。
旁边的一位大哥哥帮孩子解题,还告诉孩子,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记者采访中大哥哥说道:“家长的否定会让一个人失去自信,我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有了比较就有了伤害。而应该做的事教会孩子和自己比,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增加自己的信心。孩子有了自信,有了目标,自然而然也就会找到自己的比较对象。
2、我的孩子不能输(自私心理)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期望中出生,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身边一个朋友,自己舍不得买名牌,却给自己的儿子买了一双700多元的阿迪达斯。这种做法虽然也有不妥之处,但是家长爱孩子的心却是实打实的。
然而谈到学习,家长们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面目狰狞,恶语相向,甚至是拳打脚踢。在面对孩子丁点跟不上节奏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场狂风暴雨。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这个赛场上不能输,所以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却忽视了孩子能不能够承受得起。
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由于年龄不够不能正常入学,朋友找关系硬是把孩子送进了小学。我劝朋友,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比我家孩子小的都上了,我们能不上吗?”听到这样的话,我竟然无言以对。“我的孩子不能输”,让很多家长把孩子活生生变成了自己的武器。
孩子不是家长之间比较攀比的武器,而是一颗等待大放异彩的钻石。“等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这个代价是需要家长放下自己的焦虑与攀比。
1、焦虑只会徒增烦恼
我家大宝今年四年级,孩子在上幼儿园的那个暑假里,我才正儿八经地教孩子学会了自己名字的笔画,而且拼音孩子也依然是会混淆声母和韵母,其他更是有点“一塌糊涂”。
小学初期,孩子很是焦虑,但是我没有焦虑,只是耐心陪伴着孩子。因为我知道家长焦虑直接影响的就是孩子。现在大宝的成绩优异,喜欢读书,这样的结果是我想要得到的。所以,很多时候,放下脚步,等一等孩子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2、童年需要快乐陪伴
我总是劝身边的朋友,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尤其是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因为步入了中学,想要给孩子愉快自由的活动时间,也会成为很多家长的奢望。
同事家刚上初一的儿子,长大以后的愿望竟然是找个可以睡够觉的工作;小区里女儿的玩伴,自从上了中学,就再也没有和女儿一起玩的机会……
作为家长,不要总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为了孩子将来好”,这些自认为的理由不是剥夺孩子成长快乐的借口。所以,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在适合孩子上学的年龄,陪着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接受新知识,在舒适的环境中孩子接收新知识的能力会很强。如果一味在不适当的年龄,“填鸭式”灌给孩子知识,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摧残。
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