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稀缺》的引言和第一章,触动点最大的就是时间的稀缺。
01
引言: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又太少。
这句话,简直就是我现在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总感觉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但繁杂的学业压榨着我的自由时间。
我常常和朋友抱怨:“每天满课,我的时间根本不够用,事情都做不完。”朋友总是说:“大家的时间都一样,你要学会先去处理重要的事。”
认识到可怕的稀缺的心态,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一天的时间。我很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一天的自由时间有12.5h,除去吃睡玩、洗澡洗衣、运动杂事,还有7h。
这个数据对我来说很震撼!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原来一天拥有这么多时间。
02
做完这个时间分析,我很开心,觉得自己在时间上突然变得很富有。但我也意识到了第二个问题:专注力。
一天自由学习的七个小时,有多少时间是集中专注力的?一般都在4.5-6h之间,上下波动,但没有到达过七个小时。这都说明了专注力仅仅还不够。
前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就业的时候,他多次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我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我完全可以做到专注力。”现在却觉得专注力不可能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我想:无法做到专注力,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自律。拖延,慢慢成了恶性循环。
关于我的拖延症,我自己也很清楚。
袜子买一把都是三双一洗;快递多的话也等都到了一起拿;作业总是在快要交的时候再写;在群里也经常是最后一个人打卡……
前段时间,我对学长的“我本可以”深有感触。当时我也是下了以后要“重新做人”的决心,现在发现改掉生活习惯真的不简单。最可怕的是,你居然会经常忘记要改变自己拖延的坏毛病。
决定以后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明天我必须要去看看学长的自律书,汲取一些能量。
03
第一章: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管窥是我学会的一个新词,我很喜欢书中的解释: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管窥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焦虑,这点太深有体会了。
最近考试逼近,我也感觉自己很焦虑。一开始,只是心情烦躁,阅读时不能静心;慢慢地,天阴经常会感到头晕;过于功利性,潜意识认为有些课程没用就不听了……
我觉得焦虑就是才华配不上野心,迫切想摆脱现状,却发现自己还没准备好。
晚上,刷到小迪的朋友圈转发的文章,对焦虑又有了新的理解。
陈小飞在文章中说:我们看过太多的,别人的人生碎片,我们捡起一片就想得到它,捡起一片就想得到它,时间久了,我们变得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能得到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说,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看问题,我们思考自己的成长时,都太爱参照别人。
把别人作为参照物,是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人总是在不觉意中和其他人做比较,而忘记自己的初心。
试问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还会焦虑吗?可能还是会焦虑,但至少她遵循了自己内心。无愧于心,不问西东。
稀缺带来的专注和管窥带来的焦虑,都很难避免。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慢慢地减少管窥对我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