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心理老师向我汇报了一个危机学生。该生自述每时每刻都有自杀的想法,在暑假其间曾有过自杀行为。父母都知道,但认为他“没胆儿”。自己很想父母带自己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看病治疗,父母均以去看了就是让吃药,对身体不好;预约不上搪塞。正好学校做的心理筛查刚出来结果,该生为“高风险学生”。
该生大伯正好是学校老师,便想通过大伯做一下学生父母的工作。没想到电话打通得到的回应却是:“他的情况我都知道,他现在就像祥林嫂一样,见谁都说他那点事儿,你别听他的。他要找你们说,你们也不用搭理他,别接他的茬。他现在成绩还可以,考个差不多的大学没问题……”我有些吃惊,也感到无语,显然大伯这边借不上力。
于是决定邀请校级领导、德育领导、级部领导、班主任、辅导他的心理老师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帮助策略。级部领导一接电话,抵触情绪很大:“商量什么呢?能给个措施吗?不就是设立‘隐形保护人’、班主任谈话吗?班主任总找学生谈话,不让学生更敏感吗?”这个级部领导较年轻,从他的一番牢骚式回复中可以听出经验不足、压力很大。于是我回复:“带级部事无巨细都要操心,遇上危机学生压力更大,特别理解你。咱召开联席会议就是要给你分担压力的。”
联席会议中向校级领导汇报了情况,商讨了班级、级部要做的支持、保护工作。根据需要决定邀请家长召开家校会议。
在会议中,家长的观点主要有,孩子事儿多,如果跟老师说了,大家就会都知道,对他不好;曾带孩子看过,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也开了药,但家长认为吃药对身体有害,便自行停了药;说自杀是说着玩、吓唬人的,他根本没胆儿。
学校中高风险学生的心理工作比较难做。很多家长对心理问题认知不足,对孩子的异常表现认为是事多,没事找事;怕学校知道了,对自己孩子不好,会选择隐瞒“病情”,学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不到相应的支持、保护,增加了危险性;家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认识有误区,认为如果到专业机构去看,别人知道了会认为孩子不正常,影响以后发展,选择不去看,从而延误诊治时机;对治疗药物了解不够,想当然、夸大副作用,随意减药、停药,造成病情加重。家长缺乏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处理、应对不当,使孩子的家庭支持较少,也使家校共育不能真正实施。
“他不找我,我哪敢找他聊啊,生怕哪句话说不对……”班主任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应对能力,学生从非心理老师处得到的支持帮助少。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都想给他们保护,可是孩子的“呼救声”却得不到正确的回应,这是为什么?
学生心理工作需要家校携手,但靠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家校携手首先需要双方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理解学生的感受。也需要家校双方互相理解、互通有无,才可能给到学生需要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