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储蓄风险而言,多是指不能获得预期的储蓄利息收入,或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储蓄本金的损失。
通货膨胀率怎么衡量?
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也是衡量通胀率的关键指标之一)。2016年5月CPI同比上涨2.0%,这表明我们的生活成本比2015年5月上涨了2.0%,原先100块的东西现在要多花2块才能买到。反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即使是1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也仅为1.5%,根本就跑不过CPI。所以把钱放在银行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而且,随着2005年我国的国家银行完全变成了股份银行后,老百姓在股份银行的存款的安全系数就不再是100%了,而是各存款人要与股份银行共担经营亏损甚至导致股份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当然,股份制后的银行存款利率肯定比国有性质时期的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但是必须为此承担更大的风险,当然也有自主权选择其他投资渠道。
随着银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国务院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施行,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偿,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也就是说只有存款在50万以内的才可以得到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最多也只能赔50万。所以,现在把钱放银行也不能保证100%的安全了。
那么,钱放在外资银行就安全吗?
答案恰恰相反,试想一个外资银行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做金融生意,岂有不赚钱的道理。
1.提前还贷款要收违约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贷款买房、买车,然后进行分期还贷款。如果资金充裕,想提前把贷款还清,就需要支付一笔违约金。以房贷为例,在办住房贷款时,贷款合同都会规定提前还款如何收取违约金。一般有两种形式:(1)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后要交多少违约金;(2)明确规定,违约后按一定比例收取违约金,比例一般为1%~3%。所以在到银行办理贷款时,一定要看清对违约金的规定。
2.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有本金亏损的风险
目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1)银行自己设计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由银行直接管理,比较正规,保障性相对较高;
(2)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配资的资产可能比较高,收益的波动性比较大;
(3)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其中多是信托类产品,其风险性也比较高。
3.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许多理财产品都会以“年化预期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等来做招牌。由于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浮动的,因此银行在宣传的时候只会说“预期”收益率多少。之所以说是“预期”,也就意味着理财产品有可能达不到这种预期目标。所以在购买理财时,要多关注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和理财产品资金投向。
4.理财产品与保险不要混淆
不少人发现在银行竟然买了一份保险,这类事情之所以会出现,除了银行推销人员不负责任之外,还有就是投资者自己不够警觉。有人可能会疑问,理财产品和保险相差太远,怎么可能会混淆呢?因为保险中有一类叫分红险。
分红险一般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把上一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者增值红利的方式赔给客户的一种保险。由于这种保险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一部分分红,一般人就会把这类保险混淆成理财产品。
5.不清楚信用卡的收费规定不要乱用
信用卡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收费陷阱。比如,信用卡分期付款虽然不收利息,但是会收手续费;账单分期即使提前还款,还是要交每期的手续费;多数银行的信用卡取现是不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