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总是放在枕头旁边,临睡时翻上几页。上班时,也带着它,工作之余看看。有时看着看着,就要走神,但有明显的意识将思绪拉回来。非小说、非散文、非哲思,它更像是作者对其自身生活和思想的记录。很随意的陈述,很淡漠的感情,对一切事情。“买一盆大阪松,一盆垂丝海棠。桃花枝与白梅,养在清水中”,就这样,懒散地不愿多加修饰,却自带优雅。
遇上一本书是缘分,你钟意它,它也让你牵挂。这就是契合,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上的契合。连写字也似带些作者的风格。
生活无热情、无灵感时就翻翻这本书,它总能带给我些微启示。“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分内的事情。不索取无关的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这世间万般幻像都只是心的镜像。”很直白很浅显的道理,让人读起来却很诚恳。这是作者自身的体会,她和我们一样也曾有过疲乏厌倦而又无所适从的时候,但她更善于思考,更能心无旁骛地经历和感受这平凡和虚空,并以此为生活的真谛,与我们分享她的接受、顺从、散淡和她那了然于胸的自信。
“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单纯的人”,这似是我的心声,难怪一直以来,在她还叫“安妮宝贝”时,就很喜欢她,也从未忘记关注她的动态,一如她的性格,我于她的关注也是随心随性的。
“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单纯的人”,这是逆生长的方式呀。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更成熟或者说更世故了吗?立足于世上的时间越长,对自我的武装就会越来越强。身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当然知晓不能离开同类独自生活,又惧于人际关系的虚与委蛇,和对自我的保护,于是就有了千篇一律的笑容和措辞,并美其名曰“应酬”。谁又不是心知肚明呢?热火朝天的寒喧、一醉方休的豪迈下,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岁月荏苒,韶华已过,我们如果不因年龄和经历所变,就真的要干三大白了。
以澄静的双眼看世间,荣枯悲喜、起落得失,不是无感知,是接受、包容并溶化这些……
她后来改名为庆山,只说改名是顺其自然的决定。
“生希有心,行寂静行”,看到这句话时,只感觉对仗工整,隐约猜到是带有珍惜和独自行走的意思。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这句话是有出处的,与佛理有关。
希有,《涅槃经曰:“譬如水中,生于莲花,非为稀有。火中生者,是乃希有”,释迦牟尼说过:“心当生稀有”.即“内心应当生难得之想”。
寂静,《大日经疏》云:“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静,故名牟尼也”这是释伽牟尼佛的名号。牟尼就是寂静的意思,菩萨所修的寂静行。
想必,作者从佛经中提炼出的这句话,是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有观照的意思吧……
与一本书相遇,是注定的事。三千大千世界里,与你,同生希有心,行寂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