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娜
卡莱尔说: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
这周的教研活动轮到我了,我打算说《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
《我的叔叔于勒》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名篇。
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小资产阶级爱虚荣、向上爬的卑俗的心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是“冷酷的现金交易”,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冷酷的现金交易”,我们这个社会制度下没有吗?在我们这个社会体制中,既常发生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救助的事件,也常发生因金钱而泯灭人性、不顾亲情的事件。比如,路上常有老人跌倒没人扶,因为担心被讹诈。还有亲兄弟姐妹之间为金钱、家产,视若仇寇,大打出手,对老人不闻不问。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恐怕比《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事件严重得多。这样对于《我的叔叔于勒》的“微弱”事件,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所以此类事件并非某个体制导致了冷漠、无情、非人道事件的爆发。此种“上纲上线”的思路,脱口而出的断言,显然是肤浅、不确切。同样,若我们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事件是因资本主义体制导致了金钱扭曲人性,此断言恐怕也同样肤浅,不确定,未及深思深析,难经得起推敲、论说。
如果,把本文的阅读特定地指向体制的读解思路,也许仍不错,还有效、可行,然而却不是唯一的,也有可能是机械的、教条的、肤浅的。
我个人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放在解读人性上。小说表现的是人性,揭示人性,让我们引以为戒。《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是“钱”,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谁钻进钱眼里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会说出菲利普夫妇钻进钱眼里了。让他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菲利普夫妇躲于勒的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这几段重点研读,读出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的不安、担心、恐惧,同时感悟小市民极强的虚荣心、自私、冷酷的形象。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躲于勒?
再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以前的于勒。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
菲利普一家当时的生活状况如何?
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生活拮据。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更有甚者,两个姐姐快三十了找不着对象。”
家庭的贫困于勒有责任吗?
学生们会理解到于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我是菲利普,我会怎样对待弟弟于勒?”
学生们回答不管接受于勒,还是躲开于勒,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菲利普夫妇的无奈与辛酸。作者对于菲利普夫妇更多的是怜悯并非批判。并进一步体会父亲菲利普的善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家中的亲人。他不仅是哥哥,还是丈夫、父亲。
于勒钻进钱眼里了吗?
学生们从文中会找到于勒的变化,以前的“花花公子”如今自为更生了,这是他人性焕发的表现。
若瑟夫长大后会不会钻进钱眼?
这一问题还原原小说的开头、结尾,体会若瑟夫并没有被金钱诱惑。
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为了生活对于金钱人们有多少无奈,让我们不禁心生怜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为了金钱亲人反目成仇的事时有发生,这不禁值得我们深思,亲情和金钱孰重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