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少有联系的侄媳妇突然问我,你了解77级吗?我说我就是。她挺吃惊的说原来身边就有一个。
77级,看来在八零后心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时间太久远了,让我慢慢回忆一些77年的高考,仅仅有关自己的高考片段。
1977年秋,听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要恢复时,我正在中学教初三物理。因为内心一直抵触当老师这个事儿,高考确实是一个改变职业的绝好机会。
我是74届高中毕业生,75年春天去郊区插队,昏天黑地当了近两年农民,伙食不好,学得那点知识也都就着饭吃了。此时,若参加高考还得重新复习功课,起初心里也是有些犹豫的。
傻子过年看街坊,问问身边的同龄人,回答出奇的一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吧,既然大家都考,咱也跟着走起。
有点儿随机,有点儿随大流。
教课之余开始复习高中功课。受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不知道怎么被灌输的,生气),按照理科生考纲复习:数理化、政治和语文五门。
有关复习功课的场景只有两个记忆,一是听过数学大课,老先生讲的特别精彩;二是和发小一起复习时有个细节,此时太原已经考完(高考时间有先有后),表姐把他们的考卷邮寄给我一套。
在做太原数学考卷的时候,有一道几何证明题在我后来的数学考卷中遇到了,当场一阵窃喜。
从备考到考试时间很短,大概有一个多月,有机化学没有时间看,语文只考作文,所以语文完全没有复习。
报考志愿显然很重要,当时有人传说教师报考师范类院校有加分的可能。
可我高考的目的就是不做教书匠,所以我不想再报考师范。父母没有参与意见,特殊时期刚刚结束,他俩正忙。
于是我前两个志愿填报了自己认为毕业后确定能留京的高校,我认为市属高校必然是招本地学生,毕业后也会就地分配。
第一个志愿报了工科院校热门的无线电系,第二志愿还是报了师院数学系,考虑到万一考砸了可以兜个底,还挺有贼心眼儿。
最后一个志愿胡乱填了个武汉测绘学院勘探系。高中时写过一个作文叫我的理想,当时写的就是走遍大江南北,琢磨着勘探这活应该接近公费旅游。
高考是严冬时节,据说也是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地点记不太清了,应该就是海淀区某中学,骑着自行车去的。母亲一直念叨我高考还迟到了,我自己反而不太记得这事儿。
政治、数学、理化合卷和语文,考了四场两天。化学有机部分应该是空白,数学最后有一道附加题(后来回忆可能是极限定义)看不懂直接放弃。物理应该不错,因为正当着物理老师。
语文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写了插队经历。
高考结束就像完成了一件大伙儿都在做的事儿,至于结果好像也没想太多。作为当时为数不太多的高中毕业生,多少还是有点儿优势的。
打开录取通知书时还是有些意外,被第一志愿院校、第二志愿的专业录取。
现在回过头来想,假如当年不去参加高考,继续坚持以高中学历教初中物理,顶多四年就会被大学毕业生淘汰,实现我不做教师的梦想,这话听起来挺矫情。
可惜,没有假如。
填报志愿时的贼心眼应该是最终被第工科院校数学系录取的罪魁祸首。
怎么讲?
高校十年停止招生,积压了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恢复高考重新点燃他们走进大学深造的梦想。
1977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20万,而高校资源明显无法与之匹配,所以77级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五。
热门专业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考生。因为我高考分数达到了第一志愿的院校,但是该校无线电专业人满为患。刚巧此时又新增了数学、物理、力学等,几个师资班。
这几个新增加的专业在考生填报志愿时正在报批中,导致这些专业没有考生填报。
学校这个时候就要跟考生沟通,看能不能改变专业。
学校并没有事前跟我商量改专业的理由是,因为我第二志愿是师范学院数学系,潜台词是反正你也报了数学系,也就不用商量了。同时还有一个理由是数学成绩好。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我也没脾气,当时想法也简单,先去念书,离开教师岗位,毕业后就是教数学也比教物理强。
估计类似我这种情况的考生不在少数,入学很久了,班里还有同学闹着转专业。当时不爱教书是潮流,后来大学毕业后一些同学坚持考研也是为了躲避当教师。
77级入学后,也有很有趣的情况。班里同学的年龄跨度有十几岁。最大的是老高三(66年读高三),最小的是当年的在校生,我属于中不溜。
有的同学入学之前已经结婚有了娃,也有在校学习期间怀孕的。
开学大概一个月的样子,班里又陆续来了十来个同学,后来才知道77级又扩招了一批考生。十年了,得有多少人想读大学。
刚入学时还跳过集体舞,“交城的山,交城的水……”知道是歌颂谁吧?
虽然我们77级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但我们入学时,学校也是有高年级的,也就是76级,75级……
70年开始有一些被择优保送进高校的年轻人,入学时会有比较简单的文化课考试。这些人被称作工农兵大学生(也叫工农兵学员)。
那时候还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名噪一时,那之后工农兵大学生变成纯推荐了,可以想象教他们的老师讲得多难过。
恢复高考后,94万工农兵大学生陆续毕业,他们是特殊时期的一批人,也有一些非常优秀,比如李银河李老师。
77年十月恢复高考的消息才见报,十二月全国陆续考试,78年春季入学。77级,确实是特殊的一届大学生。至于高考对于个人前途、国家命运的意义,就不用我说了。
作为五零后,我是幸运的。初中毕业时赶上选拔性恢复高中,也就是按照初三期末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继续读高中。余下的同学去插队或者参加工作。
后来普及了高中。
我的两个哥哥初中毕业都没有读高中的机会,所以高考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困难。不过我大学同学中也有少数初中毕业生,都是聪明绝顶有超强自学能力的人。
班里老三届还挺多的,虽然他们进入社会年头挺久,但是特殊时期之前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一提,就是当时对高考的认识。经过十年洗礼,年轻人的价值观多少有些扭曲,面对突如其来恢复的高考,有些不知所措。
到时候的价值观就是当工农兵最光荣,知识分子臭老九。所以也有一些优秀青年错失良机,人生会多走一些弯路。
现在回头看, 还是要感谢1977年的金秋,及时拨乱反正,使很多人通过高考改写了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