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4 袁君
《妈妈,买绿豆》 是我和儿子特别钟情的一本书,它曾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儿子才一岁多。 拿到书第一眼,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微胖的妈妈,一手提着一篮菜,另一只手被一个小男孩的手拉着,小孩子指着眼前琳琅的食品兴奋地说着什么,满满的生活气息,虽然朴拙却很亲切。封底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从平凡家庭母子的亲密对话中,探寻最美好的亲情互动。借由一袋绿豆,发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力量的自我展现。”
围绕绿豆,书中描述了妈妈和孩子一起去买绿豆、一起煮绿豆、一起吃绿豆、一起做绿豆冰以及一起种绿豆的情景,虽然描述的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片段,但在点滴之中处处交织着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与满足。细节之处生动感人,妈妈的温柔和细腻,孩子的天真和烂漫,从妈妈和孩子的动作、眼神展露无遗,尤其是母子间的亲密对话,处处透出爱和温情,让人动容。
从儿子会说话以后,每次给儿子读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地要与儿子一起重温书中的每个场景。我们会像书中阿宝和妈妈一样,去超市买绿豆, 孩子能自己放绿豆以后,每次煮绿豆,我们都会让儿子参与洗绿豆、泡绿豆,一起翘首等待绿豆煮熟,给绿豆加糖、盛绿豆,把装绿豆的锅放到冷水中放凉,然后一起捧着瓷碗吸溜吸溜地喝绿豆。
每次与孩子共读这本书,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叽叽咕咕兴奋地说个不停,小脑袋瓜子塞满了奇思妙想,不禁感慨去年夏天,儿子才两岁多,说话还口齿不清,除了会把绿豆揣在怀里表达对绿豆的喜爱,对绿豆的生命还懵懵懂懂。那时我偷偷地在心底许下愿望,等儿子大些时候一定要与他一起种绿豆。
今年夏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一起找来了两个矿泉水瓶子,在上面打了几个洞,抓了几颗绿豆撒到瓶子里。每天早上儿子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要看绿豆,到了放学第一件事便是给绿豆浇水。一天、两天、三天……看着绿豆长出了白色的小芽,小芽从开始抽出的几瓣叶片,直到苗儿长得约十几厘米高,变成了一株株郁郁葱葱的豆苗,我们一起感受着生命的神奇与美妙,看着儿子满心欢喜,我的内心也禁不住泛起孩子般的快乐。
后来我们又一起照着模子做了绿豆冰,在炎热的午后一口接一口地,开心地享受着自制的绿豆冰,我想年复一年,或许绿豆的味道,对我和儿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书里的记忆,而将成为平凡的日子里最难忘的味道。
每次读《妈妈,买绿豆!》这本书,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触。书中的母亲每一个温暖的举动和始终挂在脸上的笑容,不经意间总会感染着我,让我从浮躁回归内心的平静。阿宝天真可爱的样子,也总是让我想到自己身边的这个小人儿,感恩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带给我的种种快乐。
在育儿路上当我焦虑迷茫的时候,书中的这段话也总是会跳到我的眼前时刻提醒自己:
生活即教育,在匆忙的脚步里,看见孩子,让孩子参与在每一天的日子中,一起过日子,做妈妈的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孩子、守护着童年,更守护着孩子对生命的热情和向往。
今年5月份,心血来潮给儿子报了各种早教班和兴趣班的体验课,本来并没想他学到什么 ,只是抱着陪他消遣的目的,每个周末几乎都往返于各种机构之间。刚开始觉得蛮新鲜且乐此不疲,时间久了着实觉得累,人也变得格外焦虑起来,出门一次来回折腾好几个小时,孩子各种拖拉磨蹭和挑战,大人真心疲惫不堪。
孩子的“慢”一度给我带来极大的焦虑,我甚至因此苦恼而感到很挫败。好几次我的大脑盖子掀翻了,怒气让我把自己所学的正面管教统统扔到了一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强烈控制,明显觉察到自己的语气总是带着“我希望”的主观意念。老公也忍不住提醒我“你不是说要接纳不完美吗?”
这样的匆忙和焦虑不禁让我反思:这到底是我想要还是儿子想要的?这是我的初心吗?跟我们同行上课的另一位妈妈也感叹:我宁愿孩子陪孩子多玩,多读绘本,多做手工多画画,也不打算给孩子报什么班了。
我不禁想:那些每天被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塞满的孩子,真的快乐吗?看看周围的世界,好像每个人都在忙碌,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生活即教育,在匆忙的脚步里看见孩子”这几个字猛地又跳了出来。其实不是孩子“慢”,而是我门的脚步太匆忙了。
我想起了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我们总是急着赶路,忘记欣赏身边的风景,忘记我们的蜗牛走得很慢很慢,我们催它,唬它,责备它,甚至拉它,扯它,想踢它,而忘记了我们的初心,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禁回想到这两年多与孩子亲子共读的经历,我接纳孩子所有的“慢”,我们从来不制定任何时间表,从来没有任何束缚,随心所欲地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精彩纷呈的事。
我一直在心底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可以陪着儿子一件一件实现,我们在绘本中读到的那么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我们经常在家演绘本,我们带着绘本去旅行,我们拿绘本与其他孩子做读书会。在阅读的海洋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只有光怪陆离只有天马行空只有随心所欲,阅读的快乐让我们甘之如饴,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也在这样的陪伴中得到了滋养。正是因为阅读的慢慢滋养,我们反而获得了更多乐趣。
放慢脚步,欣赏孩子率真独特的眼光,与孩子一起静静品味生活的滋味,回归生命最初最美的一面,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这或许才是我们大人需要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