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个月,我完成了全年读书任务的三分之一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2019年的全年计划,其中阅读的计划是60本,读书笔记30篇。到今天1月的最后一天,我发现自己的60本书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了。
身边很多朋友经常让我推荐书单,我一般都会先问对方的爱好、职业,以及研究方向,然后再根据这些去推荐书目。对我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不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但是你必须对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学习什么有一个计划,如果太盲目的话,别人就算推荐书籍给你,你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去读。
除了推荐书目之外,还有朋友问我平时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读书太慢怎么办?这些问题基本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今天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自己偏爱纸质书,但是之前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也尝试过其他的阅读媒介比如kindle和手机app。之前在美帝留学的时候,很难买到纸质的中文书(所以那时候基本都在读英文原著),所以索性买了个kindle来。基本每天都随身带着。回国之后买纸质书就方便很多了,平时上班的时候都会带一本在包包里。我非常偏爱Longchamp的饺子包,非常轻便也很适合我可以带书的需求。在地铁上或者公交车上的时候都会拿出来读一读。
最近手机app阅读比较火,所以平时也会使用比如像微信阅读这一类的app来丰富自己的通勤时间。手机app阅读的好处是,找书比较方便,便于携带,看累的时候可以转成语音形式,就变成了听书了。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大概在2个小时,一个月大概上班20天,那么一个月就差不多有40个小时是在路上的,这些时间我基本都用来读书(或者听书)了。而且我读书普遍比较快(后面会分享快速阅读的方法),不是特别复杂的大部头的话,一般小说、散文或者工具书平均2.5小时读完一本书,所以这40个小时我差不多可以读十几本书了。
所以时间都是这样挤出来的,如果不是专业性特别强的书籍,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其实是非常惊人的。
不知道读什么书怎么办?
我最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疑惑。所以那时候就先从豆瓣开始,看看别人推荐什么书,或者干脆按照评分去买书。读多了之后慢慢发现了自己读书的兴趣和专长,所以会特定的找自己喜欢的作者或者内容去阅读了。这里推荐两个比较适合新手的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无非就是,定好一个阅读的主题,然后将这一主题下相关的好书都读一遍。举个例子,我在今年一月份进行的主题阅读就是“读书”。定下这个主题之后,我就去把与如何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的书统统找来读了一遍。并且记录了每本书的精华部分。进行主题阅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整合知识。你会发现这些书籍里面的共性和不同,有些甚至还会有观点的碰撞,我觉得都是好事情,都先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合,消化吸收之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多进行几次不同的主题阅读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对很多主题领域都有话可说了。
延伸阅读法
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读一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作者会提到另外一本书或者另外一个作者,而这本书或者这个作者的内容必然是与你当下读的这本书相关的,所以我会“顺藤摸瓜”,再去读这本书。比如我这个月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他在书中就提到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同样是讲时间规划的书籍,所以在他的推荐下,我又去读了《奇特的一生》。
延伸阅读法其实是变相的主题阅读法,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没有书可读和不知道读什么书这样的问题。
读书太慢怎么办?
最近读了很多关于阅读方法的书,自己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总结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其实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球不是线性的从左到右的,完全可以实现从右到左,甚至从下到上。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如果把一个句子中的某些词前后顺序颠倒,只要你不出声念出来,根本不会影响到你理解句子的意思。这说明我们的思维是具备变向理解的能力的。所以要想加快阅读,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在心里面默念,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出来,而是用眼睛扫读,眼球的移动速度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另外一个建议就是,多读多练。如果不经过反复的练习,方法永远只是方法而已。
还有一点建议是,读书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你看一本书和别人看一本书的内容其实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唯心主义,但是读书的目的不是去罗列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写了什么,而是,你在这本书里面获得了什么,读书笔记也应该是带着每个人的体温的。所以,读书还要伴随着必要的思考才可以。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
最后,希望大家由衷的爱上读书。读书不应该是你的负累,也不应该单纯的是你职场进阶的步骤而已。读书是一个从内到外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一直坚持“读书无用论”,读书本不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而去读的,读书本身就没有什么用处,也许这才是它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