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尔克斯亲笔写的自传,讲述了自己的前半生,从童年充满魔幻色彩的大家族生活到颠沛波折的求学之路,再到辍学当记者并投身文学。书中揭露了许多《百年孤独》中的秘密,以及其他小说(尤其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创作灵感。
老马从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外公家,老人们的魔幻故事与外公的传奇经历深深印在了老马的脑海中,成为日后创作《百年孤独》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阅读《百年孤独》的时候,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魔幻情节都有隐喻吗?
本书给出了答案:看大情节,不要过于纠缠于细枝末节。
例如,可以对布恩迪亚家族史或某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但如果非要把“马孔多”这个词的西语原词的拼写赋予什么特殊的含义,那就有些折磨人了……
提示:以下文字含有大量剧透!已将本书列入阅读计划的请慎入!否则会毁掉阅读这本自传的乐趣!
•马孔多:小镇名字来源于老马小时候去过的香蕉园,但在小说中实际是指阿拉卡塔卡(后期也有一些巴兰基亚的影子)。
老马的外公曾是自由军的退役上校,在这个镇子上仍然很有势力,老马在外公的大家族中长大,家族的长辈给他讲的魔幻故事深深印在老马的脑海中,成为日后《百年孤独》及其他魔幻短篇的重要灵感来源。
P16:火车停靠在一个没有镇子的车站,没过多久,又途径路线上唯一一片香蕉园,大门上写着名字:马孔多。
外公最初几次带我出门旅行时,我就被这个名字吸引,长大后才发觉,我喜欢的是它诗一般悦耳的读音。我没听说甚至也没琢磨过它的含义;等我偶然在一本百科全书上看到解释(热带植物,类似于吉贝,不开花,不结果,木质轻盈,多孔,适合做独木舟或厨房用具)时,我已经把它当作一个虚构的镇名,在三本书里用过了。
用阿拉卡塔卡和巴兰基亚充当文学作品中的地名缺乏神秘感和说服力。于是,我决定用马孔多,这个名字我儿时便知,但直到那时才感受到它释放出的魔幻气息。(《枯枝败叶》创作过程中的想法)
小趣闻:阿拉卡塔卡曾经举行过全镇公投,以决定把镇名正式更改为“马孔多”,结果由于赞成票数不够,提议没有得到通过。
•大沼泽:圣玛尔塔大沼泽湖,外公带幼年马尔克斯从阿拉卡塔卡去布兰基亚看望父母时路过多次。
P8:我们位于大沼泽,儿时的另一个传奇之地,外公带我从阿拉卡塔卡去巴兰基亚看望父母时,走过几次。“遇到沼泽,别怕,要敬畏。”他(外公)说,“小池塘也好,桀骜不驯的大洋也罢,只要是水,脾气都摸不透。”
•布恩迪亚:来源于一位朋友的父亲。
P324:我想写一部发生在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的有关“千日战争”的故事。去卡塔赫纳前,我跟曼努埃尔·萨帕塔·奥利维利亚聊过这场战争。
他送了我一本他父亲写的有关“千日战争”老兵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他父亲的照片,身着加勒比西装,胡子上沾着火药,多少让我回忆起我的外公。
我忘了他父亲的名字,永远伴随我的是他的姓:布恩迪亚。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外公。
P33:在我出生前十七年,外公外婆把家搬到了阿拉卡塔卡。举家迁往阿拉卡塔卡,是想忘记过去。上校曾在捍卫荣誉的决斗中杀过人,事后追悔莫及。往事不堪回首,他带上必需品,想逃得越远越好。
•普鲁邓希奥·阿拉基尔(《百年孤独》中被第一代何塞决斗杀死之人):戏弄马尔克斯的朋友,声称自己的外公是被老马外公在决斗中杀死的。马尔克斯以他的名字作为死者名字。
我们正喝着冰啤酒,一个树一般结实、绑着骑行护腿、腰间别着左轮手枪的男人走了过来。拉斐尔·埃斯卡洛纳为我们互相介绍,他握着我的手,盯着我问:
“您跟尼古拉斯·马尔克斯上校有什么关系吗?”
“我是他外孙。”我回答。
“既然这样,”他说,“您外公杀死了我外公。”
这么说,他是被外公在公开决斗中杀死的梅达多·帕切科的外孙。他没有给我时间害怕,他说得眉飞色舞,似乎这样也沾亲带故。我们在他的双层卡车里疯玩了三天三夜,喝滚烫的白兰地,吃半生不熟的山羊肉,缅怀各自已作古的外公。
几天后,他才向我坦白,原来是他和埃斯卡洛纳串通,诚心吓唬我的。关于先人的玩笑再开下去,他于心不忍。其实,他叫何塞·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是个为人正直、心肠好的走私犯。
为此,我特地将《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斗鸡场用长矛杀死的对手取名为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
•奥雷里亚诺上校:外公(P33:上校在这里跟他的父亲和祖父学会了金匠手艺)、自由派传奇领袖拉斐尔·乌里韦·乌里韦将军(一些性格和许多外貌特征)也有自己和玻利瓦尔的影子。
•摸冰:小时外公带去香蕉公司仓库,冷冻鲷鱼罐头的冰块。
P77:外公还会突然带我去香蕉公司美味可口的仓库采购。我在那儿认识的鲷鱼,第一次把手放在冰上,发现是冰的,吓得我一激灵。
•上校的预知能力:马尔克斯一直觉得自己拥有此能力,于是把这能力赋予了上校。
•额头涂有圣灰的私生子返家:外公在“千日战争”过程中在全国各处的私生子。
那些年里,有一天最神奇:家里来了一群着装统一、打着绑腿、靴后跟绑着马刺的男人,额头上都涂有圣灰十字。
他们是“千日战争”时期,上校在各地留下的私生子。他们从各自家乡赶来为他(外公)庆祝生日。进门前他们先去望了周三的圣灰弥撒。
神父在他们额头上画的十字在我眼里如同超自然标志。虽然已经熟悉了圣周仪式,萦绕在我脑海中的神秘感多年来依然无法消除。
•乌尔苏拉:乌尔苏拉救亲家堂阿波利纳尔·莫斯科特灵感来自外婆千日战争中从表亲手下救外公。
“千日战争”中,外公被外婆的表兄弟在里奥阿查,后者是保守党军官,战事临头,只能大义灭亲。自由派亲属,包括外婆在内,都表示理解。可是,当外婆得知外公和普通犯人一样戴了脚镣时,她抄起鞭子就打上门去,逼表兄放人,并要求一根毫毛也不能少。
乌尔苏拉临死前的情形和老马外婆临死的样子一模一样,眼睛看不见东西,但心里什么都知道,喋喋不休地说着过去的事。
乌尔苏拉的身上还有老马母亲的特质—任劳任怨。
•吃土的丽贝卡:妹妹玛尔戈特,一岁半时被外公从巴兰基亚带回阿拉卡塔卡。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外公外婆去了一趟巴兰基亚,把一岁多的玛尔戈特带回了卡塔卡。玛尔戈特又瘦又野,心门紧闭,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玛尔戈特过了好久才融入家庭生活。她会躲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她好几天不吃不喝,谁也不懂,她不吃饭,怎么还活着。后来才发现,她只爱吃花园里湿润的泥土和用指甲从墙上抠下的石灰块。
•阿玛兰坦织寿衣:表姑姥姥弗兰斯斯卡·西莫多赛亚为自己织寿衣。
表姑姥姥弗兰西斯卡仍是处女之身,受苦受难,满口俗语,口无遮拦。一天,她拿着几块雪白的床单:坐在房门口,开始给自己做寿衣。她缝得讲究,针脚细密,让死神等了两个多礼拜。 寿衣做好当晚,她照常就寝,没有和任何人告别,无疾而终。我们后来才发现,前一晚,她已将死亡登记表填写好,入土手续也已办理完毕。
•美人雷梅黛丝:家中的印第安女仆。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差点成为《百年孤独》的主角。
我确信新书应该基于一个七岁男孩的回忆,这个男孩是一九二八年香蕉种植园平民大屠杀的一名幸存者。
•屠杀香蕉工人时间: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928年12月6日发生在西安纳加。死亡人数说法不同。官方最初只公布死亡9人,据马尔克斯讲,有3000人。
•黄蝴蝶:追求阿玛兰坦的男子,现实中家里来的维修工
•拉斐尔·埃斯卡洛纳:现实与书中都是著名歌手
•梅赛德斯:妻子梅赛德斯,现实与书中都是药剂师,在书中的男友名字也叫加西亚。
另:《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情节灵感来源:
作为另一部可称得上“伟大”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大量灵感也是来源于马尔克斯的真实生活。
《百年孤独》写的是家族史,《霍乱时期的爱情》写的是老马父母的爱情。
•男女主人公的身份:与现实中马尔克斯父母的出身、职业完全相同。
妈妈(路易萨·圣地亚加)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实际比普通人家要强得多,但还没到贵族的阶层),在圣马尔塔圣母学校受过富家小姐般的良好教育。圣诞假期,她和女友们在棚子上绣花,在慈善义卖会上弹钢琴,在她一位姑妈的看护下,和当地羞答答的贵族小姐们一起参加纯洁无暇的舞会。
没人见过她谈恋爱,直到她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镇上的电报员。
书中交待,父亲加夫列尔·埃利希奥也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男主人公一样是个私生子,并“完美地继承了家族里的穷光蛋气质。”
•远行的爱人:在书中,达萨的父亲为了使达萨与阿里萨分离,带达萨穿过山区,去了遥远的亲戚家里。现实生活中,马尔克斯的外公确实曾带着马尔克斯的母亲远行,去了亲戚家里,以逃避马尔克斯父亲的纠缠。而这对情侣的联系方式。在书中和现实中是完全一致的。
面对家人的反对,加夫列尔·埃利希奥和路易萨·圣地亚加没有屈服,遭到严加管束后,只能偷偷摸摸地鸿雁传书。弗兰西斯卡表姑姥姥明目张胆地打掩护。
他和她备受煎熬,这些办法好歹是个安慰。结果有一天,加夫列尔·埃利希奥收到一封使他惊恐的信,来自路易萨·圣地亚加,跟他说了一个坏消息:父母决定带她去巴兰卡斯。
他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见证此情不渝,个中艰辛谁也无法想象。第一程为期两周,妈妈骑骆骡跟着骡队在内华达山脉穿行。
心上人还没走完第一程,加夫列尔·埃利希奥就找到了和她保持联络的好办法。妈妈和外婆要经过七个镇子才能抵达巴兰卡斯。爸爸和这七个镇子的电报员都说好了。她只要在经过每个镇子的电报所时,拜托热心亲友收发电报即可。
•自杀的象棋高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开头写到了一位自杀的象棋高手。而这位象棋高手在现实生活中,曾是马尔克斯外公的棋友,后来自杀。
•鹦鹉:书中乌尔蒂诺医生为了去树上抓那只老鹦鹉结果不慎从梯子上滑下,摔死在地。现实生活中,马尔克斯的外公也曾确实曾经为了抓树上的老鹦鹉而摔了一跤,不过好在没有丧命。
•代笔人长廊:书中那条繁华的市集长廊,源于马尔克斯在港口城市——卡塔赫那的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