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研究雨涵的冰山和案例上的四要素,用“自我倾听”的格式,试着梳理一次她案例的内容。
让我们先来重温非暴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到孩子的动作慢,很多妈妈都容易感到焦虑,在催促孩子加快的同时,这种焦虑又会不断地被放大,甚至会上升为愤怒。这个时候,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焦虑和愤怒?孩子早一点睡觉,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意味着我是一个能够控制局面的妈妈,能够有能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进而她会有更好的精神面对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得到更多的成长。
我的需要,是我希望她能够按照我认可的方式休息、成长。这种需要不是孩子的,那么我是否还应该用非暴的模式来请求她呢?我觉得不需要了。
理解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要刻意向孩子提出请求,否则非暴又变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工具。
8-2 联系生活中实际事件,按格式写一份“自我倾听”。啦啦啦,别怕,我们是安全的,信任的,隐私不外传的。
我最近从一个朋友的公司离开了,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我回我熟悉的产品经理工作。我在和朋友谈离职之前纠结了很久,觉得这样做人情上有点过意不去。另外我的这个朋友对于在大公司打工其实是有点鄙视的,他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创业经营公司,他也特别希望能把我培养成像他一样的人,他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在正式和他谈离职前的一周,我每天都特别纠结和焦虑,已经拿到了新的offer,我却还每天在公司里面像模像样地开部门会议,讨论未来规划,而没有办法向朋友开口。时间就一天天拖了下来。
我观察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特别的纠结,这种纠结有点超出正常的程度。因为几乎身边所有人都觉得我该选上市公司(稳定,待遇提升,离家近,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我的感受是觉得自己很没用(连这样一个简单的选择都做得如此艰难),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我希望自己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家人和自己觉得好,那个朋友也不会太失望。就是说,我的需要是被所有人肯定,不让任何人失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要求自己,迅速做出选择,直接清楚地告诉他我的决定。
结果是,他虽然也表达了失望,但是程度远远低于我的预估。离职也办理得很顺利,我之前那么纠结,自己想想其实有点可笑了。
这个的事件提醒我,我不太适合给朋友老板打工,在工作中里夹杂太多私人关联,会让我感觉很沉重。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