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系列#10
书名:《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作者:安东尼·多尔
01
▲
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小说,肯·福莱特的《巨人的陨落》在知名度和推广力度上都要胜过安东尼·多尔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但我还是更偏爱这本。与类似题材的作品不同,该书并没有太多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你看不到烽火连天、血肉横飞的场景,但其中具体到个人命运的叙述却能让读者****更为深刻地体验战争的残酷。
小说的主人公有两位,分别是双目失明的法国女孩玛丽洛尔和父母双亡的德国少年维尔纳。整部小说采用了片段式写作手法,时间轴跳跃进行,每个章节讲述一位主人公在当前时间下的经历。
02
▲
主线剧情并不复杂,从最初的孩童时期,到经历战争的磨难逐渐成长,两位主角只是简单的为了生存而努力着。
回过头来审视当年的决定或许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那个当下,每个人都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无论是玛丽洛尔对于宝石地守护,抑或维尔纳对于电波信号地追踪都是在战争环境下身不由己的选择。
03
▲
两人的命运其实从维尔纳8岁时在垃圾堆捡到破旧收音机开始,就交织在了一起。
若不是维尔纳收到了玛丽洛尔的叔祖父播报的法国广播,之后也不可能会有进入德国精英学校接受训练的机会。之后如果不是维尔纳辨识出了儿时听过的信号,也不会有之后故意放过玛丽洛尔的情节。
04
▲
整部作品最让我动容的是两位配角——
巨人般的福尔克海默,对于敌人几乎是噩梦般的存在。与维尔纳合作得天衣无缝,折断敌人的骨头就像踩碎一根树枝般毫不费力。但这真的是他想做的吗?如果是一个彻底的恶魔,又怎会在聆听音乐时将脸部的线条放松?如果是一个彻底的恶魔,又怎会明知维尔纳放过了重要的敌对电台却没有将这个叛徒的头颅踩碎?战争让他成了魔鬼,放下枪,他并不是。
还有出身于上层社会的弗雷德里克,他爱的是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本该成为一个博物学家的他,却因为战争不得不接受严苛的考验。不知是幸运抑或不幸,弗雷德里克有着他的倔强。当学员排着队朝一个已经死去的战俘泼冰水的时候,他勇敢地拒绝了。但这种勇敢却导致他在那个极权体制之下被打成了残废,再也无法欣赏致爱的飞禽。
05
▲
还有玛丽洛尔的父亲、博物馆的学者们、甚至那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冯·伦佩尔,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们或许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也许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地方,每个独立的个体在战争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
故事最后的那句感叹“战争对那些爱做梦的人都做了什么啊!”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反战标语,每一个人都应当全力制止每一次战争,因为每一个人都曾是爱做梦的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