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又到了入冬的季节,时不时的台风和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是这个季节的标配,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小朋友在奔跑总是会听到几声浓重的咳嗽声,疫情之下,大家对咳嗽和流鼻涕都是谈虎色变的,但是大部分小朋友在这个季节咳嗽并不一定是感冒或者感染病毒,可能只是过敏鼻炎和腺样体肥大在作怪,今年深圳天气已经反复几次,街上、小区里和兴趣班上咳嗽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家小朋友也出现了咳嗽症状,但是不发烧,因此我没有急于送医,而是在家观察,同时备好常用药。虽然我认同孩子生病及时治疗的观点,但是过度就医的经历、疫情导致就医时间过长以及药物对儿童身体存在不可逆的副作用,让我理智的选择先观察。
小朋友在一岁半的时候突然黄鼻涕不可控的持续流了几周,我们辗转各个医院和私人门诊的儿科和耳鼻喉科问诊,医生诊断结果五花八门: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治疗过程持续了大半年,期间孩子不发烧,也有症状减轻过,但始终没有发现病情反复的规律,大部分医生认为儿童2岁之前不可能出现过敏鼻炎,回顾治疗过程,才发现后一位医生总是尽力避开前一位医生使用过的药,每个医生的诊断都像盲人摸象只触摸到了局部,最了解病情的反而是家长,但是我们没有专业医学知识,不知道病症、病情发展原理和正确应对措施,在完全相信医生的思维模式和对小朋友病情过度担心的心理趋势下,让小朋友过度用药或接受过度治疗。
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病症及时就医同时又不过度治疗呢? 根据我的切身体会得到的经验是:首先,孩子出生后多去几家医院就诊或者多向周围家长咨询,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儿科医生,以后孩子大小病都可以首先到固定的儿科医生这里看,听取医生的建议再做进一步治疗和问诊;其次,在医生治疗和指导下,自己应该补充疾病以及治疗相关的知识和科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后要意识到医生不代表权威,医术也存在良莠不齐,医生也是人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在没有找到信任和靠谱的医生之前,可以多看几家医院尽量全面了解病情和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