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口庵经幢与塔口庵,是宋元两代的建筑。先有经幢,后有塔口庵,但由于经幢在庵前,故称塔口庵经幢,立于今大同路与和平巷交汇处塔口庵前。
据庵前石碑记载,经幢始建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修,塔高6.22米,共7层,底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此经幢雕刻浑古,造型独特,前有巨大榕树,后以塔口庵为衬,风貌别具一格,是漳州市保存完整的具有唐宋元明几代雕刻与建筑艺术的珍贵历史文物。
经幢( jīng chuáng)
幢(音:床),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内容编辑:分子君
配图来源:Astro
技术支持:商友技术
传播支持:商猫传媒、蜂暴漳州
推荐阅读:《漳州民族乡村与寺观教堂》,2005、《塔口庵经幢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