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她每拒绝一个要求,都会给出相应的理由,以及一个她帮我们想好的替代方案。
2、这一代的中国女性中,少数脱开“范式”的人,是靠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契机,以及契而不舍的“战斗”才实现的自我解放。
3、显示出 一种“从心所欲”的能力,也就是情绪感受(心)、理性思考(脑)、行动方式(手)之间,没有障碍物,仿佛自动运行着一套超级自洽的智能系统。
一 、真诚是沟通中重要的,没有之一
4、真诚是一种交流状态,不是知无不言的泄底;真诚,是说可以说的,不能说的也直接表达。(PS:哪些不应说,就是表达“我不能”、“我不行”、“我不愿意”)。
5、一个好的沟通者,从来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
6、真诚作为一种态度,会给表达设定清晰的边界。因为真诚,才能在保留不说的权利时更有底气。
7、真诚,说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不真诚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你带来好处,但从长期看,都是给自己埋下的雷。
8、我们和别人说的,以及对别人做的,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个信息:我是谁。
9、随着人生境遇越来越开阔,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真诚的人,他们工作状态成熟,情绪也成熟 。这些人都有辨识人的本事、能洞悉人性,而因为不真诚耍的小聪明,在他们面前会暴露无遗。人生晋级的屏障,不是卡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性上(PS:也能理解为“人品”吧)。
10、一个好的沟通机制,是需要告诉对方A和B的利弊,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只挑一个的好和另一个的坏,完全不是理性的比较与分析,只会让人觉得这人不靠谱。
11、好的沟通,可以是一种攻防状态,但绝对不是一种战争状态。攻防是你来我往,战争是你死我活(PS:战争是算计)。
12、在沟通中,真诚的态度会为制定策略和推进沟通时,设置一个起码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让双方在互相信任的状态下进行沟通。
13、谎言有即时的好处,却有长久的隐患。
14、我们都困在时间的维度里,只有到后来才发现,时间长了,谎言带来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少,而真诚带给我们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15、谎言最大的坏处不是欺骗了别人,而是欺骗了自己:困在一种“利己”的执念里,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朝着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
16、不真诚不仅浪费了彼此的资源和时间,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你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17、季羡林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18、沟通不仅是对现在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真诚有可能会伤害现在,但撒谎伤害的是未来。
19、说谎会轻松一下,把痛缓解一些,让场面更好看一些……但这谎言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会波及之后的种种。
20、我不行,不可怕;我说我能行,最后却不行,才可怕。
(1)会显得自己眼高手低,能力值不匹配;
(2)会让别人误会你好大喜功,容易不合群;
(3)会显得自己特别没有责任心。
21、面试中问“你的缺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探讨的不仅是你目前的短板,还有两个重要的层面:
(1)你是否能够真诚面对自己的局限,并且坦诚表达出来;
(2)你是否有一个持续学习的态度,并且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
22、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有些缺点,可能一辈子都改不掉。与其花精力补短板,不如花同样的气力去提高长板。
23、每个人都一样,有不擅长的事,就一定有擅长的事。把自己不擅长的空间腾出来,让其他擅长的人去大显身手,还能让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做可以让自己发光亮的事。
24、只需要出现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完成各自擅长的部分。拥有大局观的人,往往会更明白自己的弱点,并用整体(共同体)的优点去弥补它。
二、两点之间,直接最短
25、谈起沟通,一般总会想着去“连”。好的沟通者不仅会“连”,还要会“断”,会切割,会分离,由此确立自己沟通体系中的边界。
26、与这个人设立边界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价值系统设立红线和坐标。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为方式准则,也给了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说“不”的勇气。
27、直接沟通中有很多好处,却有一个现实的缺点,如果处理不当,直接会戳到人,用上预期管理就能避免。预期管理包含三个步骤:
(1)奠定基调(PS:问对方,是直接还是委婉提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委婉的坏处);
(2)把决定权交给对方(PS:也就是尊重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尊重对方的习惯);
(3)让对方做好准备,为“直接”设立了一个缓冲区。
28、大家害怕的从来不是直接本身,而是在直接来临时,自己毫无准备。
29、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委婉的语气,提供了可能性和弹性;内容坚决,是为了不给对方留出误解的空间。
30、对于感觉不到善意的沟通,可以选择顶回去,原因如下:
(1)你都已经明确让我不舒服了,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舒服?(PS:顶回去是提醒对方,沟通是平等的,让不平等/失衡的沟通马上停止)。
(2)是什么让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干涉他人的生活,指责别人的人生?(PS:当不是特定或专业领域场景时,顶回去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边界。)
(3)沟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场面好看,还是为了达成共识?(PS:顶出去是为了提醒对方,沟通是为了解决掉问题和达成共识,不是炫耀和做秀)。
31、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两件事:距离和善意。
(1)距离:对方凭什么接受我居高临下的建议和看法?
(2)善意:善意的沟通,是给予的一种帮助。正确做法是:当别人表达出自身的困难和问题时,回答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或“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忙的?”
三、【解决问题】不是结束,而是前提
32、优秀的沟通者与平庸的沟通者之间的差别:
优秀的沟通者:带着分析透彻的问题,还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问题+方案);平庸的沟通者:只带着问题来。
33、解决问题的沟通分解为四步:
(1) 沟通前的准备:锁定问题(核心诉求),并想好解决方案;(2)沟通中:根据沟通中的细节调整和优化,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完成沟通:与对方协商并确定解决方法(达成共识);(4)执行沟通:落地。
34、方案在沟通前准备,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每一次进入沟通前,我们不仅需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更需要知道解决方案是什么(PS:超前的思维预判,需要刻意)。
35、遇到问题,别找借口,找解决方案。汇报分三步走:
(1)造成这个错误,我的原因?(PS:是找我自己的原因)
(2)我的解决方案?
(3)我用什么方法让这个错误以后不发生?
36、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沟通方式,既利己又利他,沟通者也会因此获得更足的底气。
37、反思是针对解决方案的反思(对事),而不是营造恐怖气氛,对造成错误的一方揪住不放(对人)。
38、执行“错误白皮书”:将以往的错误和踩过的雷整理到“白皮书”里,有三点不能忽略:(1)我的错误的原因;(2)我的解决方法;(3)我的防范的策略。
39、主观意识到“谁为沟通负责任”这件事,就是主动为沟通找到一个支点。(PS:个人觉得,通常是主动发起沟通的人,是想解决问题的人,基本上他就是沟通结果的责任人)。
40、“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是一次关键成长,这个逻辑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沟通中的状态,更是一个人的行为状态。
41、从“我负责”到“我得负责”的转变,就是一次实质性的身份转变,能促成这种提升的关键在于,每一次“我负责”之后的累积。(PS:我负责,是做事前的担当;我得负责,是事后的担责)
42、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从天而降的临场发挥,一切皆源于准备,一切都是厚积薄发。
43、沟通的氛围是轻松的,但沟通者的思考状态不能松弛。
44、屁股决定脑袋,沟通时先看对方的屁股坐在哪儿。了解了对方的诉求,体会了对方的难处,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45、是我们不变的沟通方式,一直在给“笨蛋”机会,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
46、如果你已经知道对方是一个笨蛋,却仍然不知道改变和他的沟通方式,那么你也是“笨蛋”。
47、优秀的沟通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48、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每个人的人生排序都不同:在自我的沟通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坐标中的位置,从而判断什么结论对自己有用,对现在有用。
49、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标准,而是要去建立一个坐标,然后把自己放进去,变成那个频频闪动的点(非静态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
50、用问题回应问题,而不是一味接受答案:因为疑问本身的目的不是顺从,而是思考 。
51、沟想的想法决定沟通的思路,沟通的思路决定沟通的内容。一个人的想法是由其格局决定的,格局不够大,沟通维度就会小。提升格局是个缓慢的过程,它取决于你的人生经历和不断思考。
52、沟通过程中,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体面(也就是设计边界)。
四、共情的情,不是情绪而是情理
53、功利性得把情绪作为武器,是一种很低级的手段。它可能会让你一次性达成目的(很容易达成),但也会建立一个印象:你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54、利用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利用了别人的同情心或者想息事宁人的心态,一旦奏效(习惯),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55、利用情绪的过程,实际就是避开实质内容的讨论:情绪的消耗会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它虽能帮你促成沟通结果,却不能保证事情本身的质量。
56、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对方,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是懂得把对方跟自己放在同一立场;把情绪作为一种武器时,沟通对象就被当成了敌人:站在了对立面,这种方式是用情绪崩塌去恐吓对方,换取对方的同情,以便达成目的。
57、真正的高手是不带情绪的,他们永远是用自己的逻辑和思考来说服你。要成为高手,就要让自己的判断力得到提升,找出每个发言的漏洞,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58、沟通,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更是情绪上的你来我往 。因为沟通中有2个关键要素:情绪和内容。有时候,情绪是沟通内容的辅助手段;有时候,内容却要让步给情绪(PS: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9、不好意思,人都会因为情绪爆棚而脑袋进水,你要是不能让这人脑子里的水,变成泪水从眼睛里流出去,你就永远都无法跟她讲道理和谈方法(PS:这个比喻笑死,不过一下就明白了,我就是有这个只讲道理和方法的臭毛病,太理性好似没有情感的机器人了,要改!正解,当树洞,并说:“我理解你”、“我懂”、“真得不是你的问题”……)。
60、道歉的核心不是那句“对不起”,而是对不起之后的内容。在这里,真诚的道歉是要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找借口。要区分原因和借口很简单,借口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和外界,原因是从自己身上寻找。
61、在道歉的逻辑里,出发点不是对方而必须是自己。只要出现需要道歉的情景,那两方一定都是过错方,不存在绝对没有过错的一方。真诚的道歉一定会同时给对方提供反省和思考的机会。
62、如果能意识到态度和找自己的原因这2点,道歉就已经非常真诚了。如果你不满于此,再加上一个重要的道歉元素——加一个建议性的解决方案。完美。
63、道歉不仅要真诚往前看,还要建设性往未来看。(PS:提出解决方案,就是主动承担责任,就是创造未来)
64、压力过载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动作变形。压力源分为2种:直接压力源和间接压力源。
65、消除直接压力源的四步骤:(1)自我预警(叫自己停):意识到压力过载,给自己报警,让自己暂停让情绪冷却;(2)直接跟施压人沟通(对压力源叫停):让对方停止这种过载的施压行为;(3)再次理清共识或重新共识:光叫停是与事无补的;(4)寻求或提供帮助。
66、间接压力源:这种压力源比较复杂,它通过一个庞大的外部系统形成,这种压力源没有一个明确的来源。
67、所谓深度思考,就是在想一个问题没有答案时,不断拆解这个问题,逼近自己追问答案背后的动因、问题之下的问题(ps:无穷尽)。深度思考就是自我沟通。
68、消除间接压力源的三步(三问):
(1)问自己:我会因为压力而改变吗?【PS: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吗?这套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利弊?因为有弊(副作用)我就要全盘否定它吗?有没有更优的方案解决同样的问题?……】
(2)问自己: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压力依旧存在吗?是效果不变副作用更小吗?……
(3)问自己:接下来,我要如何跟相关的关键人士达成共识?(PS:相关人士可能才是压力源的直接受损方。)
69、分开表达的小技巧:讲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故事做开场,把一个问题作为悬念来结尾。
70、道理,让我看见事,而故事,让我们看见人;道理,是让你同意的,而故事,是让人相信的。
71、如何面对别人的言论和伤害:
第一个维度:陌生人。告诉自己,有很多人的情绪找不到出口,需要宣泄,只是单纯的逮着要机会骂人了,所以不要对号对入,不要认为是特别针对你,你只是忽然被选中而已。
第二个维度:认识的人。告诉自己,人性本如此(见不得人比自己强,强者忽然塌房了的幸灾乐祸而已,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他们不太好的人生和人性释怀。)
第三个维度:亲密的人。如果我们无法靠与对方的沟通去解决,也无法靠自我沟通解决自己,那就只能把它交给时间去解决,这是唯一的办法。
72、面对陌生人的言论伤害,我们需要知道他们不重要,或者至少尝试让他们不重要;面对认识的人,我们要认识人性,降低自己的期待,让自己放松;而面对亲密的人,我们还有时间。
73、情感绑架之所以会认人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恶意,恰恰是因为善意。
因为付出,所以我们得补偿;因为期盼,所以我们得满足;因为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们得接受……最终,还是那句话,反过来想想,把别人当回事儿,也要把自己当回事儿。面对付出,我们也付出过;面对期盼,我们也有自己的期盼;面对为我们的好,只有我们自己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五、不是【我和你】,是【我们】
74、别让“对错”毁掉沟通(PS:对错的思路,会让对方下意识的反弹和防守),因为:
(1)对错的思路,造成了封闭的判断(非此及彼,二元对立);
(2)对错的思路,源于信息量的不对称;
(3)对错的思路,阻止了更多的可能性。
75、唯物辩证法有一个很牛的洞见:抓主要矛盾。沟通也一样:抓核心需求。核心需求解决了,其他改动变会变得很容易。
76、对错在世界的两端,没有任何沟通高手能够穿越;相反,如果我们在沟通中和对方站在一起,不断强化共识,那么就能一碰即达,这样既轻松又有亲切感。
77、要达成艰难谈判中的最终目标,就要努力促成共识:以最终目标为方向,拆解困境,从不同纬度达成阶段性共识,从而将最终导向最大的共识(PS:终将共识)。
拆解的第一个纬度:时间。时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PS:就是拉长时间线,更大的共同体),困在当下这一刻,是无法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事物。
拆解的第二个纬度:同行的惯例。横向的比例可以为共识的达成提供一个坐标。有了这个先例,就有了无形的安全感。
拆解的第三个纬度: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提出,是达成共识的关键步骤,没有这点,前面所有都是空谈。
78、沟通的参与者越多,共识的达成可能性就越艰难。多方混战中的沟通分三步走:
第一步:需要梳理各方的诉求,准确了解每个沟通者背后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步:拆解关键目标,从各方诉求出发,逐一平衡。
第三步:定位总体目标的调性,各方才能在大方向上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收获,从而把劲往一块使。
79、背后诉求是起点,各方的平衡要通过拆解关键目标达成,而最终的合力则需要主基调的搭建。
80、和家人之间的沟通,有时候是最需要分寸的。沟通前的关键,是要和家人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是一边的。
81、我们是一边的,是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共识。能将沟通中的多方转换成简单的两方:我们和他们。
82、“我们是一边的”,是沟通者共同搭建的共同出发点。只有立足于共同的根基之上,所有的举措才能拥有最大的合力。
83、沟通应该为他人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84、离职谈话可行方法,分为四步:
(1)和他一起来分析目前的情况(现状);
(2)帮他找寻人生目标,拉开时间纬度;
(3)和对方达成一些基本共识:比如时间管理、价值排序、人生意义这样大的方向,会提醒对方应该节约时间,调整工作内容,否则对大家而言都是一种消耗。团队不能很好达成目标,他也会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4)我会给出我的建议。
85、真正的共识一定是双方互动沟通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是双方同意的,因而达成的不是“都为你好”,而是“都是为我们好”。
85、共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互相淘汰的过程,但同时,它又是一次次相互的挑选。
86、产品其实就是一个介质,就是我们关于消费、关于美、关于自我的共识。我不会去说服一个用户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但我会提供给他尝试的方案和可能性。
六、找到你自己
87、通常意义谈自我沟通,表达只是沟通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续不断关照自我的情绪和想法,并通过日常的复盘不断积累,让自己拥有一个与自我对话的通道,从而养成自我沟通的习惯(PS:我的通道就是写作嘛)。
88、经过碰撞,我们才了解自己是谁,不是碰撞完了就结束了,还要是碰撞后的思考 。
89、通过自我沟通和自我审视,可以判断出2条不同的行动线:
第一条,是进攻。你知道了你可以做很多事;
第二条,是反思。你会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再犯的错误,以及不可以再重演的伤害。
90、只有感受,不叫成长。成长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步骤:(1)你经历过疼痛,从而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也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2)最后明白了,在想要和得到之间需要如何做到。缺少了任何一步,都不是真正的成长 。
91、关于自我沟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
92、我们都太过善于表达,相比于语言,只有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才能真正表达你的样子。
93、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94、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本能的粉饰:一方面是修饰给别人看,一方面是修饰给自己看。
95、很多心理测试都得出过一个相近的结果: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永远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几乎无法达成一致。
96、自我沟通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会把我们逼向极致。只有通过极致的选项,才会意识到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97、要开心,还是要成功?我想要开心的人生,但是成功使我开心。因为:
第一,这个问题要求你必须认真思考开心和成功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成功标准都是靠自己去定义的。
第二,需要理清自己的人生燃点。人生燃点因人而异,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燃点最重要(你的人生燃点能否和你的人生快感结合起来?)
第三,开心这种情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你克服了不开心才会获得的一种状态(开心是肆意妄为,无所顾忌?)
98、一个人要创造价值,就一定得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
99、任何一份工作需要的都是你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100、优点的定位需要一种内在的自我沟通:与自己对话,只要够深,自己就懂。
101、优点是不会自动转化成优势的,它需要一个强链接(ps:载体或介质)。
102、能很快说出自己优点,或者一下子说出几个优点的人,通常都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因为自我认同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沟通的必然结果,这会给人带来自信,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能量。
103:刻板印象是沟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不会妄图去改变的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因为:第一,被 误会是一种常态;第二,不要妄图去改变,这不太可能。
104、刻板印象不是哪一个人的狭窄,而是人类语言系统里的必然。解决刻板印象的方式:态度上不在乎,先去上用事实碾轧。
105、沟通中有两个认知方向: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放进去,不管是人群还是观点;另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抽离出来。
106、王尔德说,很多东西,若不是我们怕别人捡去,我们一定会丢掉。——清空那些不再符合我们新目标设定的东西,把自己的头脑、时间、精力都腾出位置。
107、自我沟通中,迷茫之所以能困扰我们,是因为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奇怪的是,无论再怎么迷茫,我们也会坚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108、没有人能够轻易地成全自己的“不要”,然后转身离开,因为现实总将那个绝对的自我拉向地面。尊重自己的不要,真切为自己争取资格:是你选择了离开这行/这人/这个团队,而不是他们选择了离开你。
109、“不要”需要勇气,生活和工作都要面对惯性,既已经生出了出走之意,就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人要多不喜欢自己,才能向自己厌恶的方向狂奔而去?
110、不知为何,我们好像习惯了要确定“要”和“想”,才敢做出改变。“不要”和“不想”,早已给了我们足够迈出下一步的理由与底气。
111、要放弃那些别人口中的好方法,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不断向内探索自己。自我定位,不仅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引导着我们关照那个容易被忽略的自我。
112、清晰的自我定位,意味着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113、时尚大师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114:四个象限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自我定位。从社会现实的基础出发,去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支理解自己的所在。
115、四个象限会让你懂进退,不灰心。象限的坐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在移动:换个地方,换个时间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116、四个象限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对撞,对撞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也定位到自己。但这不是终极目的,最终目的是:经过对撞,我们可以坦然拥抱自己,在我们找到自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