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Dr David Rock(美国纽约Neuroleadership Group CEO; NeuroLeadership 学院联合创始人;CIMBA教授;NeuroLeadership 杂志编辑)
翻译:Clara Wong王渝佳(高管教练,NeuroLeadership 学院中文导师,前资深企业高管)
介绍:在现今这个人际互动日渐加强、变化越发迅猛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改进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方式。基于此,我们越发需要了解人们社交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对大脑的研究,尤其是在社交、认知、情感方面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潜藏的有关大脑的新观点(2007年利伯曼)。社交脑神经科学在探索人与他人、与自己进行联结的生理基础时,研究了许多不同的课题,这些课题都可以运用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确凿的验证。这些课题包括:思维理论、自我、正念、情绪调整、态度、模式化、移情、社会疼痛、地位、公平、合作、联结、说服、道德观、怜悯、欺骗、信任、以及追求目标。
从这些繁多的研究中,有两个主题凸显出来:一個是趋利避害的原则驱动着我们的许多社交行为(2010年戈登),另外一个是驱动我们在社交体验上趋利避害的脑神经网络,与驱动我们在求生时趋利避害的脑神经网络是相同的(2008利伯曼和埃森伯格)。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处理社交需求时采用的方法,与解决食物和水的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是一样的。
SCARF模型总结了这两个主题,并且阐明了在社交情景里激活“利”与“害”的主要因素。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在(且被证实是可行的)人们合作的任何情境中,包括工作场所、教育场所、家庭和普通的社交活动。
SCARF模型包含人们社交体验的五个维度:地位感,确定感,自主感,关系和公平感。
地位感是指与他人相比,自己的重要程度。确定感是指是否能够预测未来。自主感是指对事情的掌控感。关系是指和他人在一起时的安全感---是敌还是友;公平感是指感觉人们之间的交换是否公平。
这五个维度能够激活大脑的“利(奖赏)”与“害(威胁)”神经回路(和相关的脑神经网络)。比如,当一个人感知到自己地位受到威胁时,他大脑里被激活的脑神经网络与他感知到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所被激活的脑神经网络是一样的。同样的,当一个人感知到公平,他大脑里被激活的脑神经网络与他收到奖金时所被激活的脑神经网络是一样的。
SCARF模型使人更容易记住、区分、以至于调整那些能够驱动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当人们给这些因素标上标签并理解它们时,人们就能对这些原本不被察觉的过程更有觉察力。这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当你了解了哪些行为会引发“害(威胁)”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去设计你的互动行为,以降低威胁感。比如,如果一位领导或老师了解人们缺乏自主感时会觉得受到威胁,而且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人们会尽量避开,他就会避免过细地管理下属或学生。第二,当人们了解哪些因素会激活“利(奖赏)”的脑神经网络时,人们就会去更多使用内心的奖励行为,从而减少对外在奖励(比如金钱)的依赖。比如,一位基层主管可以把更多的自主权作为奖赏给到表现优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