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自己经营了一家咖啡店,前些日子又有客人拿了《伤心咖啡店之歌》放在店里,虽个人觉得这个书名(店名)俗气了些,但仍然兴致读了起来,才读了一会,就有好几位客人说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断断续续读完,站在咖啡店主的角度,惊叹于台北的咖啡文化盛行已久。但本书的目的不是描述咖啡文化或咖啡店经营之道,亦不是单纯的故事性小说。小说情节随性不真实,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小说来写人,写小说中的这一群都市年轻人,也是写现实中的我们,从一次次的长篇幅对话和自省中寻找到每个人的理想与自由,既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持续阅读性又有发人深省、掷地有声地文字。20年前完成的著作,放在当下,也不无恰当。
小说的主人翁马蒂在无比失望伤心中闯入了伤心咖啡店,她本是一个没有目标、没有工作、没有理想又刚刚失婚的年轻人,但在伤心咖啡店与这些朋友的相处里,她慢慢找到了自己,也在马达加斯加那梦境一般的行走中找到了属于生存的意义。
小说有很多段落都值得深思,作者将这些难以理解的人生道理用通俗的方式或恰当地比喻展示给我们。
一、你是谁?
马蒂在海安面前第一次描述自己是谁,流利地答道:“我叫马蒂,今年二十九岁。台北人,不,江苏人,台北出生。辅大外文系毕业,主修英语。已婚······现在分居。我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担任秘书,血型A型······现在住木栅······”
多么教条式的回答,充斥的都是别人眼中的马蒂,就像我们每个人在找工作时的自我介绍,全是社会赋予的标签。海安引导马蒂不要用纵向的时间来丈量你的生命,试着用横向去探测生命的深度。
“我,马蒂······今年二十九岁,没有一年过的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花了目前生命的三分之二在读教科书,我很孤独,那是因为我从小没有家,个性又内向,我很爱幻想,可是又好像太懒,我有满腔的柔情,可是不知道该去爱谁······我要什么生活呢?我要的也不太多,就是自由吧?比如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有阳光,我就想去指南山上走走,不用去向别人请假,得到准假后才去自由走走······我很想做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不用向别人交代完我,不用跟别人一窝蜂地去追求那种典型的人生,我渴望长出翅膀,自由自在飞翔。”
这一段对话虽然简单,但是触及我的心灵,我这个被束缚的人呐,也是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这样向别人提及自己,不带他人的角度和标签,全然从本心出发,这样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从马蒂的介绍中我觉得自己是极像马蒂的,我毅然辞职开了咖啡店,因为想要不用请假的自由,但真正开店后才明白,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充裕的资金之上的,如果想要说走就走,也得努力开一家赚钱的咖啡店,至少能支撑起店租和必须的旅行资金,否则为了生存和理想的压力终日在店里劳作也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
而你有这么剖析过自己吗?你是否每天在茫茫碌碌中,连自己的喜好和梦想的生活都忘记了。或者,这种忙碌已经让自己失去了寻找的能力,眼下的境况也让自己失去了寻找的资格?
二、社会和社会中的我们
当面对台北的灯火辉煌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吉儿说这片灯海像一只千眼巨兽,每只眼睛以为有自己的独立生命,但其实它们都是附生在巨兽身上的器官,只能赖于巨兽而活,这巨兽,是社会,是命运共同体,互相生存和制约。
吉儿是曾经的舞者,为了跳舞义无反顾去往纽约,追逐梦和理想,可最后遍体鳞伤地回到台北,她努力学习,改头换面,成为沉着冷静的记者,出版畅销书籍,吉儿将这社会、这怪兽看得透彻,她在看透以后全身心地融入社会,致力于将其变得更加美好,过更有意义的人生,这是她生命的意义。所以,我是极喜欢吉儿的,她美丽又有智慧,性感而又理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舞者到作家,不知道她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最后加入国际环保工作,真正实现了她所谓的做对人群有作用的事,这便是我们平常人口中的成功者。
海安说人的生命并不受限于巨兽的生命,思维就是一切主宰,思维的人就是一切,这只巨兽啊,我要它既美又丑,让我尽其可能地经验它。
所以海安这一世都活得放纵,随心而行,当然他有放纵的资本,有永远也花不完的钱和美貌不可方物的容颜,他拥有太多人的爱慕,也靠着这些爱慕而活。海安像我们生命中一个无比美妙而又无法企及的梦,梦醒过后,一切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生活只照着原来的方式继续。
素园说,灯海像是满天星斗,有缘的星星不断重聚,互相成就彼此的方向。我们就是有缘的星星,前世的缘分在今生兑现。我们都带着未完成的功课来人间修炼,修成一堂课就向圆满又迈进了一步。我们有很多道题目都在彼此身上,我们必须相逢,遭遇问题,再用我们的生命去寻求答案。
素园才像是我们这些平凡人,一生都在追求,为着生存,为着更好地生活。怎么能不向往花莲的碧海蓝天,但房屋贷款,经济为先,不是人人都有说走就走的潇洒和勇气。人生是场修炼,尽管偶尔厌恶,但也不得不艰难前行。
马蒂说这灯海像是锅子里的泡泡,毕毕剥剥,有的往上冒,有的往下沉,泡泡的命运都一样,谁叫我们身在锅中?每个人都汲汲营营创造一种人人能够认可的身份与生活,却忘了自己到底希望怎么活。没有一个人自由。
所以马蒂一直在追寻心中的自由,从那次临时起意的荒野之行,马蒂抛开束缚自己的枷锁,不管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小混混争吵打架。她在成长,从一个害怕他人眼光不敢在人前唱歌跳舞的社会人,慢慢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她辞去能看到生命尽头的工作,从典型的人生观里面出走,朝着相反的方向,天马行空走一回。“既然有一颗想要振翅高飞的心,就不要指望在太通俗的办法里找到答案。”
藤条说,自由是钱,钱有多少,空间就有多少。
藤条是一个极度金钱主义的人,他想买那栋白色的漂亮别墅,想给到爱人更好地生活,所以金钱是藤条心中的第一位,但最后因为索取不当进了牢房。幸运地是,在牢里,他找到了他的自由。
还有小叶,那个可爱又可怜地陷在爱情无法自拔地女孩,为了海安,扮作了男孩子的模样,读晦涩难懂的书籍,悉心守护着伤心咖啡店,最后却因为得知了海安心中的真相,心如死灰地不复出现。像足了每一个为了爱情改变自己面貌的年轻人。
伤心咖啡店里的每个人都像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我们都有自己的爱与理想,我们在这个庞杂地社会生活,是怪兽的眼睛,偶尔也是它的主宰,是一颗颗渺小的星星,又是渴望自由的泡泡,为了金钱和更好的生活拼搏,或平坦或荆棘或泥泞慢慢前行。
三、关于自由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对自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每个人对于自由都有不同的理解,也从不真实的马达加斯加之旅中道出了生命的意义,这是马蒂的成长,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生命真谛。
“我最大的不快乐来自不自由,我的不自由来自上那些枯燥的班。”
“自由并不存在。”
“自由像风,只存在于动态之中。”
“当你的智识、你的文化教养让你意识到‘自己’这个概念时,自由就永远不存在了。可以确定的是,什么叫做不自由。”
“不自由就是别人。”
“自由只来自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一切理想的追求······因为你完全忠于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因此,只要有爱,你在哪里都自由,不管你是在监狱里,还是在台北,没有人可以剥夺这自由。”
于我而言,自由有在文明社会约束之下的相对自由,也有颓废虚无的绝对自由,但我更愿意遵循这相对的有约束的自由,我们在文明发展的罗盘中受惠、滋长,我们没有海安那样的金钱支持自己寻找绝对的自由,也没有马达加斯加的耶稣那样彻底放弃文明社会的行走的自由,我们属于社会,社会锤炼我们也温暖我们,追寻自由使我们偶尔不得不做不喜欢的事情,但自由却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灯塔。
因为人来的地方虚无,人要去的地方也虚无,所以中间的这段人生,是满溢人性冲突的、纷乱的过程。如果不尽其可能地去体会人生中的一切,那么如何去融合、化解以得到神的虚无呢?
生命的意义不在追寻答案,答案只是另一个答案的问题,生命在于去体会与经历,不管生活在哪里。
哪一种生活都有它必须经历的路途,即使从一切生活方式中逃离,像浪游的耶稣,他还是在经历;经历过了,收进自己的意识里,又朝圆满接近了一步。
我想要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有说走就走的决心也有支撑前行的资本,我想要我的能力、才华或俗气的金钱,至少其中之一能撑得起我的梦想,我想和爱人每日在晨光中苏醒,享受每一束阳光,倾听每一滴雨声,抚摸每一片雪花,看尽每一处风景。我想,这便是我生命的意义。
读《伤心咖啡店之歌》思考和学到的远不止这么多,这是本艺术小说,推荐你一读,你可能会有更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繁华而浮躁的城市中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