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中的混沌的想法,到纸面上具体的概念。
一、概念的提出
从明确以下的五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入手,逐步弄清楚产品的定位。
- 核心用户: 产品中最重要的目标人群
- 刚性需求: 最痛的痛点是什么
- 典型场景: 通常出现在哪些情景
- 产品概念: 一句话概括解决方案
- 竞争优势: 相比已有方案的优势在哪
1. 核心用户
产品受众范围可以从小逐渐扩大:
种子 - 核心 - 目标 - 潜在用户。
种子用户对产品的验证和启动十分关键,他们对产品热衷支持、忠诚可靠,甚至可以像公司的外部员工一样参与到产品的规划、测试和推广。核心用户是产品着重发力的人群。明确核心用户的目的是在产品设计、推广过程中发力能够更加精准。
2. 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需满足三个条件:
- 真实: 真实 or 幻想 的需求
- 刚需: 刚性 or 弹性 的需求
- 高频: 高频 or 低频 的发生频次
首先要保证需求是真实的而非幻想,去深挖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人性的需要可以验证需求的真伪。接着确定产品是不可或缺的还是可有可无的,需求的刚性程度决定了用户付出代价的意愿。需要注意的是,需求的层次越深,就有越多的产品可以满足。最后,用户与产品交互的频率决定了产品的形态与变现方式。
3. 典型场景
在何时何地,用户能够第一个想到你的产品,即唤起点。唤醒点事产品和用户产生互动的触发条件也是先决条件。它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在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围绕场景来设计流程,让交互体验能够更加贴近在特定场景下的使用习惯。
4. 产品概念
用一句话概括解决方案是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说,是工具、功能、流程或者服务。
5. 竞争优势
对标的产品是什么。体现了产品的开局视野与长远格局。
- 竞品分析: 满足同样需求的产品
- 同功能
- 同行为需求
- 同心理需求
竞品分析可以深入到不同层次,越高层越细分,思路和视野就越局限;越往底越泛化,存在的替代品也就越多。
二、概念的筛选
对提出的产品概念进行验证,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客观和主观、宏观与微观三对对立的维度进深入思考和分析:
- 内部
- 能力(客观): 人、财、物是否成熟到位?
- 意愿(主观):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否清晰正确?
- 外部
- 价值: 天花板(宏观)、身边人(微观)
- 成本: 大环境(宏观)、行业环境(微观)
内部因素
先从内部因素分析起,团队是否由合适的成员可以胜任工作。可以是提供技术能力、资金支持、行业资源。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也值得思考。团队需要有一个崇高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和达成目标所具备的价值观。
外部因素
所做事情的价值是否大于成本是获利的关键。从价值出发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天花板是终局,首先应该从身边的人切入开始验证概念的可行性。
对大环境来说我们需要顺势而为,就行业环境来说我们要分析是否成熟并将自己置身其中。使用PESTEL模型分析宏观大环境,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环境。
参考资料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