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的前半生》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他当了三年的清朝皇帝,成为帝国历史的末代皇帝;他又当了“伪满洲国皇帝”,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他接受新中国的改造,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他就是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风雨人生的自传,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厚度和重量宛如一块砖头,内容囊括从溥仪的出生到建国后的特赦生活,半生风雨历程,以自己的视角,亲身讲述那段尘封岁月。
01 懵懂中登上末代皇帝位
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在历史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往往身不由己。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在内忧外困中走上了末路。
出生于醇亲王府的末代皇帝溥仪,家世显赫。他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第七子,称为醇亲王,祖母和慈禧是亲姐妹。祖父的第二子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帝,第五子是溥仪的父亲载沣。
所以,醇亲王府是两代皇帝的“潜龙邸”。而溥仪的父亲又是摄政王,家族荣耀集于慈禧在位前后的五十余年。
溥仪三岁这一年,他的人生命运被彻底改写。在慈禧的授意下,他入宫成为清朝第十代皇帝,年号宣统。三年后,因为辛亥革命,他退位。之后,1917年,他又经历再次登基十二天后被迫退位。
可以说,从来没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做皇帝,也没有人关心他心里想什么。
人生的很多无奈,都是在迷惘中被夹裹着,不知前方的路通往哪里,也不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既是时代的悲哀,更是个人的无奈。
02 左突右冲无所适从末代皇帝路
溥仪三岁时,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父亲扶着他接受百官朝拜。在这样肃严的场合,只有三岁的孩子在宝座上扭动挣扎,哭闹不止。旁边的人劝慰他“快完了,快完了”。
果不其然,溥仪六岁的时候,宣统三年退位,宣示着清王朝的灭亡。袁世凯由内阁总理大臣一跃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病逝。1917年,在徐州军阀张勋的帮助下,溥仪十二重新登基十二天后退位。
溥仪退位后得到优待,在故宫禁区享受小朝廷的优渥生活,一如既往的排场,清朝遗老的磕头,一直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队驱离。
溥仪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北府”。之后,他接触了日本使领馆,也为自己以后的罪行埋下了伏笔。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溥仪先是去了天津,想借助外部势力巩固自己的朝廷。然后,在日本人的怂恿下,他又去了东北。
日本发动有目的的侵华战争,要在东北扶持一个傀儡,妄想重登皇位的溥仪,成为不二人选。
1932年,溥仪成为日本的傀儡---“伪满洲国“的皇帝,首都设在新京,即如今的吉林长春。
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溥仪回忆起这段生活,充满了屈辱和悔恨,他十四年的伪满洲“康德”皇帝生活,让他对日寇的屠戮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东三省的人们被日寇奴化,甚至只知自己是“满洲国”人,不知自己是中国人。
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堂堂华夏儿女被蛮夷奴役。
03 认罪改过重获新生合格公民路
日本战败时刻,妄图把溥仪劫持到日本,被苏联红军拦截。虽然不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但溥仪很庆幸,可以不用去日本了。
溥仪被苏联红军关押在苏联,度过了五年的时光,他想申请留在苏联。在这五年的时间,他还是停留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待遇,就连衣服也是岳父给洗。
但是,毕竟环境大不同,他也试着改造自己的劳动观,主动给菜园浇水。青山易改,秉性难移,当皇帝遗留的疑心病,阻碍了他接受进步思想的改造,做的事情既幼稚又可笑。
1946年,溥仪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证人出庭,力证日本利用他为傀儡侵略和统治东北。
1950年,溥仪作为伪满洲国战犯从苏联被押送到旅顺,在这里,他接受了新中国的改造,从思想上,到独立生活习惯的养成,做个自食其力的公民。他认罪之后,悔过自新,重新认识了世界里的善与恶人,真与伪。
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成长历程,也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
1960年,特赦后的溥仪庄严地投出一张选民证,上面书写着“爱新觉罗·溥仪”。这一刻,他深深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真正成为自己祖国的主人。
溥仪的半生风雨历程,让他逐渐明白,真正的人生乐趣是灵魂的新生。
《我的前半生》是权威版本,详细记录了溥仪从末代皇帝到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生活。本书入选香港大学“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改编成电影《末代皇帝》,荣获奥斯卡金像奖9项大奖。
书中还有珍贵历史照片,清朝十二帝真人画像和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简图,可具有丰富的史料参考价值。